冠佩则兆,吾弗敢知。
吾所知者,吉凶异仪。
或兆或否,偶邪非偶。
大哉礼云,臣子常守。
【诗句】
石祁子
冠佩则兆,吾弗敢知。
吾所知者,吉凶异仪。
或兆或否,偶邪非偶。
大哉礼云,臣子常守。
【译文】
石祁子
冠和佩饰预示着吉凶,我不敢妄加猜测。
我所知道的是,吉凶各有不同的征兆。
或者吉祥,或者不祥,偶然的也是并非偶然。
伟大的礼仪啊,作为臣子的我们,必须遵守。
【注释】
冠:古代男女均戴帽,称为冠。
佩饰:古时男女身上所佩戴的饰品,如玉佩、玉环等。
兆:预示,暗示。
吉:表示吉利。
凶:表示不吉利。
仪:方式、方法。
偶:偶然。
邪:不正当。
礼:指礼仪制度。
云:语气词,相当于“说”。
常:常常、经常。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礼仪的重要性。诗中提到“冠佩则兆”,意味着冠和佩饰可以预示吉凶,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预兆。诗中的“吾弗敢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预兆的敬畏和无奈,他不敢妄加猜测,只能遵循礼仪制度来应对。
诗中还提到“或兆或否,偶邪非偶”,这表明吉凶的征兆并不是完全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诗中的“大哉礼云,臣子常守”强调了礼仪制度的重要性。作为臣子的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礼仪规定,这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君臣关系的规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