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在何许,蔼蔼汝南村。
绿丛带长薄,清川映柴门。
言别上春时,当秋始来还。
禾黍一已穫,膴膴见高原。
落日樵牧归,凉风散鸡豚。
登堂见邻叟,呼儿具盘飧。
依依丘中情,款款醉后言。
即尔足为乐,安用乘华轩。
这首诗的格式是四句一联,共两联。每联都有其特定的意象和情感。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第一联:
桑梓在何许,蔼蔼汝南村。
- 桑梓:通常指代故乡,即出生地或家乡。
- 蔼蔼:形容景象或事物繁多、繁茂的样子。
- 汝南村:指的是汝南这个地名,一个位于今天的中国河南省的古地名。
这两句描述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询问自己的桑梓(也就是故乡)在何处,并感叹着汝南村的繁茂与热闹。
第二联:
绿丛带长薄,清川映柴门。
- 绿丛:绿色的草丛,可能暗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长薄:这里指宽阔的草地,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清川:清澈的小河,可能象征着家乡的河流或者宁静的自然环境。
- 柴门:用木头搭建的门,可能是简陋的乡村住所,体现了一种质朴的生活氛围。
这一联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秋野风光图,展现了主人公对故乡自然环境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第三联:
言别上春时,当秋始来还。
- 言别:告别的意思。
- 上春时:指的是春天时节。
- 当秋始来还:这里的“秋”指的是秋天,意味着主人公即将离开,回到家乡的时间是秋天。
这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时刻的感受,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期待和感慨。
第四联:
禾黍一已穫,膴膴见高原。
- 禾黍:指庄稼,泛指农作物。
- 『膴膴』:形容土地肥沃的样子。
- 高原:广阔的平原地带。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收割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即将离开,回到熟悉的家乡。通过丰收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第五联:
落日樵牧归,凉风散鸡豚。
- 落日:太阳落山,天黑。
- 樵牧归:打柴人和放牧的人都回家了。
- 凉风散鸡豚:凉爽的风使得家禽家畜也得以休息或回家。
这一句描写了傍晚时分,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带着收获的喜悦和家人团聚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第六联:
登堂见邻叟,呼儿具盘飧。
- 登堂:走上台阶,进入家门。
- 邻叟:邻居的老人。
- 呼儿具盘飧:呼唤孙子准备饭食。
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中看到家人和睦、邻里友好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社会和谐的赞美。
第七联:
依依丘中情,款款醉后言。
- **依依」:依恋不舍的感情。
- 丘中情:家乡的情感,这里可以理解为对故乡深厚的感情。
- 醉后言:饮酒后说话,可能包含了更多的情感和思考。
这一句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的回忆和情感表达,诗人通过饮酒后的畅谈,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八联:
即尔足为乐,安用乘华轩。
- 即尔:就在这里,指故乡。
- 足为乐:足够作为快乐源泉的地方。
- 安用乘华轩:为什么要乘坐华丽的车子(华轩)到处旅行呢?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表明自己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快乐来源——那就是他的故乡,不需要再去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或豪华生活,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