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园飞雨过,逍遥散遐瞩。
青云荫华榱,回飙撤炎燠。
百卉何葳蕤,芳菲鲜如沐。
驾言赠远人,采采沟中绿。
迟回未终极,阳景沉西陆。
归骥嘶长林,翔禽鸣高木。
感物多所思,褰裳以踯躅。
踯躅不可留,何以慰衷曲。

【赏析】

此诗作于宋真宗咸平二年(1009年),诗人在章氏园与友人升之告别,时为春末夏初。首联写景,次联写情,三四联抒情,末联写别。全诗以景起,以景结。章氏园是诗人的私家花园。“中园”即章氏园中的中庭,是宴集之处。诗一开头便描写了一幅春雨过后,中庭飞花飘絮,景色宜人的图画。这一句是全诗的纲目。下面四句分别写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渲染这一景象。“逍遥散遐瞩”,是说在这宜人的日子里,大家自由自在地赏玩美景,流连忘返。“青云荫华榱”(指堂屋):“华榱”,高大的屋椽。“回飙”两句:“回飙”,旋风。“撤炎燠”,吹走暑气。这里用《楚辞·招隐士》“炎蒸极而愈甚,大雪积而未休”意,形容夏天天气酷热。“百卉何葳蕤”,百花盛开,多么美丽啊!这里的百卉,泛指花卉、草木。“芳菲鲜如沐”,“芳菲”,芳香的花草。“鲜”,新鲜。“如沐”,沐浴。这里比喻花草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采采沟中绿”,采采,茂盛的样子。“沟中绿”指的是池边的草。这句诗是说,那片池边草丛长得很茂盛,一片碧绿。“迟回未终极”(迟迟不离去,最后没有结束):迟回,徘徊;终极,终结。“阳景沉西陆”(《诗经•豳风•七月》):太阳偏西,天已晚。“归骥嘶长林”(《诗经•小雅•鹿鸣》):归去的骏马在长满树林的地方嘶叫。这是写傍晚的景象。“翔禽鸣高木”(《诗经•小雅•伐木》);飞翔的鸟儿在高大的树木上鸣叫。“感物多所思”,因触景生情而有所感。“褰裳以踯躅”(意思是撩起衣裳,徘徊不已)。“踯躅”:踌躇、犹豫。“何以慰衷曲”:用什么来表达我的情怀呢?“衷曲”:内心的感情。“感物多所思,褰裳以踯躅”(语出《诗经•邶风•柏舟》)是说诗人被眼前的景物触动而生感慨,于是撩起衣裳徘徊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这首七绝写得很有特色。首先,它把写景、抒情和叙事融为一体。诗人先写景,然后写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接着,又写了送别时所见的景物,以及诗人在送别时的感受;最后还写出了送别之后的情形。其次,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音乐美。第三,全诗意境清新,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这首诗的作者章元振是北宋初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善文,工书能画,尤其擅长书法,是当时闻名遐迩的书坛巨匠。《宋史》本传说他“少敏慧,善属文,工书画。”他的作品有《章学士文集》传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