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霜庭菊正肥,亭亭寒影照山扉。
野夫本是渊明侣,可怪淹留夜不归。

十月霜庭菊正肥,亭亭寒影照山扉。

野夫本是渊明侣,可怪淹留夜不归。

【注释】
十月:指秋季的十月份,此时菊花盛开,霜降后更加肥美。亭亭:形容菊花高耸直立的样子。寒影:指菊花在月光下的影子,因夜晚气温较低而显得更为清晰。山扉:指山间的门户或小屋的门扇,这里比喻山间的住所。渊明: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以田园诗著称。可怪:表示奇怪或不解。淹留:停留、逗留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面,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十月霜庭菊正肥”描绘了秋季菊花盛放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接下来的“亭亭寒影照山扉”则通过“亭亭”和“影”这两个关键词,营造出一种高洁、孤傲的意境,让人仿佛能看到一位高人隐士在山间静坐,享受着自然的宁静。

“野夫本是渊明侣”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对这位高洁之士的不解之情。他为何会在这样的季节里逗留不归?这或许是因为他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苦衷,或许是他对世俗生活的执着让他不愿轻易离开。这种情感表达既深刻又含蓄,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最后一句“可怪淹留夜不归”,则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与总结。诗人用“可怪”一词来表达他的惊讶与不解,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这位高洁之士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饮菊泉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人生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