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来休更问新衔,蹇命非才久自谙。
游屐谩夸探虎窟,钓竿何用狎龙潭。
终知展季三宜黜,岂但嵇康七不堪。
传语故交虚北望,已看华发住江南。
【注释】
寄答子立董兄:写给董子立的回信。
蹇命:命运不好。
三宜: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的“展禽三迁”。后以“展禽三宜”比喻贤士遭谗离国而改仕,或因材任用。
七不堪:指《晋书·嵇康传》:“刘伶、阮籍、陶渊明、王戎、谢安、孙兴公、裴叔则,皆以放旷知名。”
虚北望:空自向北远望。
华发:指白发。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诬陷为“谤讪朝廷”罪入狱时。诗中对朋友表示关心,并勉励对方不要灰心丧气;同时也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此诗风格清旷自然,情真意切,不愧为唐人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直陈其事,说自己书信已经收到,不必再问什么新的消息了。既然我的命运不好,那么对于新的任命,我早就明白了。“蹇命”,即遭遇不幸的命运,语出《易经·蹇卦》。
颔联说你不要夸耀你的才能了,因为探虎窟和狎龙潭都是你的事情,用不着我来帮忙。“探虎窟”比喻探求深奥的道理或险恶的势力。“狎龙潭”比喻接近权贵,投靠有权势的人。“谩”,徒然的意思。这两句是说,你不要在我面前夸耀你的才智了。你的行为完全由你自己负责。
颈联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场。我虽然不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但也不是像嵇康那样的才子那样被排挤。所以,你不必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沮丧。这里用典,“展禽三迁”,见《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据载,春秋时大夫展禽奉命出使到齐国去,齐襄公要他担任官职,他不愿接受,就离开齐国到了鲁国,后来当上大夫。又到了宋国,还是不愿意当官,于是又到了晋国。最后在鲁国做了卿士。这就是所谓“三宜”。《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将刑东市,郑后闻之,往哭焉。康曰:‘昨暮同为牢囚,今宵遂决以分判,黄泉之下,无复人伦。’”这是嵇康被害前的绝唱。这里用“三宜黜”来表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岂但嵇康七不堪”,意思是说,我自己的处境还算不上有什么难堪。这里用典,“七不堪”是《世说新语》中记述的一段故事。《世说新语》记载:“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良久,乃呼左右:取酒脯食饼赐康。康稍前,受,遂共食。安粗醉,因以白行己非故人。康笑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里用“七不堪”来表示自己的处境并不比嵇康更差。
末联点题,告诉朋友不要空自向北望,因为我已经到了江南。这里化用了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表现了自己虽已流落南方,但依然保持豪迈乐观的胸怀。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清新隽永,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愤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