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别君今忆旧山,感时予亦念乡关。
天涯岐路几回首,岁暮风尘多苦颜。
方朔久疏金马诏,季鹰终为玉鲈还。
江城紫翠群峰霁,望极春云杳霭间。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恨别君今忆旧山” - 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因离别而产生的怀念之情。”恨”字反映了作者对当前情况的不满或遗憾,而”忆”字则表明了他常常想起家乡的情感。

  2. “感时予亦念乡关” - 这里使用了”感时”和”念乡关”两个词汇,强调了时间流逝和思念家乡的复杂情感。”予”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感时”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念乡关”则直接表达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天涯岐路几回首” - “天涯”通常指代遥远的空间或距离,”岐路”则意味着岔路口,此处比喻人生的道路或方向。”几回首”意味着多次回顾、思考过去的生活。

  4. “岁暮风尘多苦颜” - “岁暮”指的是一年将尽的时候,”风尘”通常形容旅途中的艰辛和尘土,这里用来表达岁月的艰难或生活的困苦。”多苦颜”则表达了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愁苦心情。

  5. “方朔久疏金马诏,季鹰终为玉鲈还” - 这是借用历史人物典故来表达自己的遭遇和感受。”方朔”是古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被贬;”金马诏”是皇帝给予的诏书,但方朔被贬后未能返回京城。”季鹰”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号,他因厌倦官场而辞官归隐。这两个典故分别代表了作者的政治失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 “江城紫翠群峰霁,望极春云杳霭间” - “江城”可能是一个地名,”紫翠”形容山峰的颜色,”群峰霁”说明雨后天晴,阳光穿透云雾的景象。”望极春云杳霭间”则是表达了站在高处远望春天云雾之中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故乡和家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使得诗歌富有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特别是通过对比政治上的挫败和个人的归隐愿望,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也充满了诗性和美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背景,是一首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