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人日题诗处,郑氏茅堂春可怜。
出谷早莺啼恰恰,映风寒竹倚娟娟。
随銮并入青云上,解佩同归素月前。
此日寂寥惊旅食,坐看庭雪抚流年。

【注释】

人日: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人日”。

白岩:指白乐天。

郑氏茅堂:郑谷,字云卿,唐人,有《郑云溪诗集》。

出谷早莺啼恰恰,映风寒竹倚娟娟:早春时节,山谷中鸟儿清脆的鸣声。

随銮并入青云上:随皇帝车驾一同进入高高的青云之上。

解佩:指脱下佩饰。这里借指脱下官服。

素月前:在月光之下。

此日寂寥惊旅食,坐看庭雪抚流年:这一天孤独寂寞,令人惊心于旅途中的饮食,坐下来看着庭院中的雪花,抚摩着流逝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人日(即正月初一)游白岩,怀念郑谷之作。首联点明时令,回忆去年游访的情景;二、三两联写景抒情,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末联则写自己因感怀故友而独自度过的人日,表达了一种孤寂和惆怅的情感。全诗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意境幽深。

诗一开头就点出“人日”,这是正月初一开始,也就是春节。古人称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为“节”,而“人日”就是“人节”。“人日”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人们要互相拜贺,所以也称为“拜新节”。唐代诗人王建的《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写的就是“人日”之夜的喜庆气氛。

“去年人日题诗处”,诗人回忆起去年游白岩,登郑谷的茅草堂,赋《人日寄郑谷》诗的情景。郑谷,字云卿,大历(766-779)时曾任国子监太学助教,世称郑广文,与刘禹锡友善,二人经常相互唱和,有名篇《赠别》和《送郑广文归湘阴山中》等。“题诗处”,即指郑谷的茅堂。“郑氏茅堂春可怜”,正是化用刘禹锡《酬乐天咏老松见示》诗“爱君茅屋长辛苦,犹恐征君未挂冠”诗意,说自己怀念郑谷的茅草堂,它春天里景色可爱,使人感到可亲可近。

颔联写景抒情。“出谷早莺啼恰恰”,“出谷”句承“春可怜”而来,说早春时节,山谷中鸟儿清脆的鸣声。“映风寒竹倚娟娟”,这两句写寒风劲吹,竹林摇曳,清风吹拂着婀娜多姿的竹子。“早莺啼”和“娟娟竹”,都是春天的典型景物,但二者又各自写出了不同的特点。“出谷”、“寒风”突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而“恰恰”、“娟娟”则突出了春天的柔美动人。

颈联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往事。“随銮并入青云上”,说随皇帝的车驾一道进入高高的云端。“解佩同归素月前”,说解除佩饰,回到皎洁如玉的月宫。这里的“青云上”和“素月前”都是比喻,意思是说,自己和皇帝一同升到了最高处,也一起回到了最洁白的月宫。“解佩”典出于宋玉《神女赋》:“吾与若今为二妇,得保恩情,终身快乐。”这里指脱离宦海风波,摆脱仕途烦恼。“素月前”也是比喻。月亮本是无色的,因为反射太阳的光而显得洁白明亮,这里指纯洁美好的理想境界。诗人用这两个比喻,既表现自己对过去仕途生活的淡忘,同时也表明自己已经达到了理想的境界。这两联把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境界。

尾联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此日寂寥惊旅食”,这一句是说自己今天独自一个人过节,感到特别寂寞。“惊旅食”,意思是吃惊地发现原来自己还在旅途之中。“坐看庭雪抚流年”,这一句是说自己坐在庭中,看着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不禁抚摩着逝去的光阴。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怀念故人的情怀,而是先从眼前景象入手,写自己看到早出的黄莺、寒风中的翠竹和洁白的月亮,联想起去年游郑谷茅堂的情景,从而引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这种写法叫托物起兴,意在言外。最后写自己在孤独寂寞的节日里抚弄着逝去的年光,感慨时光流逝,进一步渲染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这种写法叫卒章显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