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宦依东海,孤城隔戍烟。
花疏寒食后,人远暮帆前。
深巷编蒲履,斜岗种木绵。
毋烦厌荒寂,微禄有畬田。
【注释】
薄宦:微贱的官职或卑微的身份。东海:指上海,古称东海。戍烟:戍楼里的炊烟。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为寒食节,禁火冷食。蒲履:用蒲草编织的鞋。种木绵:种植棉子。荒寂:荒芜寂寞。微禄:微薄的俸禄。
【译文】
我微贱地担任着东海县的县令,孤城与戍楼隔着一片烟雾。清明节过后寒食节来临,人们纷纷踏上远行的船只,船帆在暮色中逐渐远去。深巷里有人编蒲草鞋,斜岗上有人栽种棉花树。请不要厌烦这里荒芜寂寥,微薄的俸禄也有耕种之地。
【赏析】
王仲容,生平事迹不详,诗题一作《送王仲容之吴》。此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的场景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寄托了作者仕途不得志的悲愤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
首联以“薄宦”和“孤城”两个关键词开头,描绘出诗人身处异乡、身居官位却感到孤独无助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也暗示了他对于官场的不满和对于归隐山林的向往。
颔联“花疏寒食后,人远暮帆前”,则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这里的“花疏”指的是寒食过后,春天的花已经凋零;而“人远”则表明诗人即将离开朋友,去往远方。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花疏”和“人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惆怅。
颈联“深巷编蒲履,斜岗种木绵”,则转向了送别的场景。这里的“编蒲履”和“种木绵”都是江南地区的常见习俗,分别象征着江南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传统。通过这两个动作,诗人似乎在向朋友传达一种对于家乡生活的怀念之情。
尾联“毋烦厌荒寂,微禄有畬田”,则再次回到送别的主题。这里的“荒寂”指的是荒凉寂寞的景象,而“微禄”则是指微薄的俸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心,希望他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能够过得好一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失望和无奈,以及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寓意丰富。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江南地区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的窗口,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