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舆游乐地,经晋复经燕。
岂料言归日,翻成永别年。
堂虚春草合,机冷夜灯悬。
欲问三迁事,慈容隔九泉。

【注释】:

1、板舆:古代一种用木板制成的人力车。

2、经晋复经燕:指经过晋国和燕国。

3、岂料言归日:想不到今天要说离别的话了。

4、翻成永别年:转眼就成了永远的分别。

5、堂虚:空堂,指母亲已不在人世。

6、机冷夜灯悬:指孤灯照映着母亲空荡荡的居室,冷清寂寥的景象。

7、欲问三迁事:欲问母亲生前所教子女的事情。

8、慈容隔九泉:指母亲长眠于九泉之下,不能相见。

【赏析】:

此诗是诗人悼念亡母董天粹而作。诗人通过回忆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抒发了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意境凄凉。

开头两句,“板舆游乐地,经晋复经燕”,写自己随同母亲一起游览名胜古迹的情景。诗人在母亲的陪伴下,走过了许多地方,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增长了自己的见识。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久之后,诗人就要告别家乡,离开母亲,独自踏上求学之路。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游乐”与“离别”的不同经历,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无奈。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矛盾与冲突。

“岂料言归日,翻成永别年”,诗人感叹自己当初没想到有一天会与母亲分别。这句中“岂料”一词,既表现了他当时的惊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担忧与不安。他没有想到,曾经的欢乐时光竟然会成为永恒的遗憾,而这个遗憾却已经无法弥补。这里的“言归日”指的是母亲去世的日子,而“翻成永别年”则意味着这个日子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悲伤与怀念。

中间四句,“堂虚春草合,机冷夜灯悬”,诗人描绘了自己回到家乡后看到的景象。他发现母亲早已离世,家中只剩下一片荒芜之地。昔日热闹的庭院如今已经变得寂静无声,只有春草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而那盏孤零零的灯笼,悬挂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发出微弱而又凄凉的光芒,映照着诗人孤独的身影。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充满了哀伤氛围。春草的摇曳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消逝;孤灯的闪烁则寓意着黑暗与绝望。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悲凉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痛楚与失落。

结尾两句,“欲问三迁事,慈容隔九泉”,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他想向母亲询问一些关于她一生的经历和教诲的事情,但想到她已经长眠于九泉之下,无法亲耳聆听了。这句话既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也暗示了他对生死无常的认识与感慨。他意识到,生命虽然短暂且脆弱,但只要我们珍惜当下、孝敬父母、追求知识与进步,就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和价值。同时,他也意识到死亡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尊重并接受它的到来。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亡母的深切怀念之情和对生死无常的认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诗歌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象征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其更加生动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