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闻邻船吹笛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译文: 空旷的江面冷月当空寒露悄降,不知是谁在船头将笛子吹响。 模糊中可以辨别出由楚调转为吴音,一定是江南游子远行他乡。 远离江南万里他不能回家,笛声中分明在诉说双鬓已白。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夜晚江边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江面的清冷、月光的洁白以及露水的清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何人船头夜吹笛”一句,不仅描绘了船头的人,更暗示了这个人的身份——可能是一位游子或者是一位思乡之人。他的笛声在空旷的江面上回荡,与周围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和愁绪。
诗中的“参差楚调转吴音”,不仅表达了音乐的地域特色,也隐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转换不仅是听觉上的转换,更是心灵上的一种跨越。”定是江南远行客”则直接揭示了这位游子的身份——他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他的笛声不仅仅是声音,更像是一种心灵的表达,诉说着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鬓角已经斑白,暗示了自己长时间在外的辛劳和不易。这里的”鬓华”既指人的外貌特征,也象征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艰辛。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夜晚江边的描绘和对游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种种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具有艺术的美感,又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