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桥南渡头,落日片帆收。
冠盖新方岳,河山古豫州。
树深燕市晚,云冷爵台秋。
两地分千里,怀人各倚楼。
注释:
- 津桥:渡口。南渡头: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 冠盖:官帽和车盖,指官吏的仪仗。新方岳:指新任的宰相。
- 河山:山河,借指国家江山。古豫州:指古时的豫州地区。豫州,古代中国九州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一带。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树深:树林茂密。燕市:指燕子市街,是当时洛阳城中繁华的商业区。燕市的夜景很美,所以用“晚”来描绘。
- 爵台:指帝王的行宫。这里是说天凉了,皇帝的行宫里也很冷。
- 两地:分别在河南南阳和河北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分:分隔、分开。
- 怀人:怀念友人。各倚楼:各自登高远眺,怀念远方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刘禹锡在洛阳与好友刘博之告别,并写下这首《送刘博之参政南阳二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不舍之情。
第一句“津桥南渡头,落日片帆收”,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津桥,即渡口,是诗人和朋友相别的地方;南渡头,指的是渡口的南面,也就是靠近江水的岸边。夕阳西下,一片孤帆缓缓收起,这景象显得非常宁静而美丽。
第二句“冠盖新方岳,河山古豫州”,则是通过赞美新上任的宰相的风采和中原地区的山河之美,来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期待。冠盖,指的是官员的仪仗;方岳,是指四方的高山。这里用来形容新任宰相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样子;河山,则指的是中原大地,象征着国家的江山社稷。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像山川一样稳固,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三、四两句“树深燕市晚,云冷爵台秋”,则进一步描绘了洛阳城中的美好景致。燕市,是洛阳繁华的商业区,这里树木茂盛,傍晚时分十分幽静美好;爵台,则是帝王的行宫,这里天气寒冷,给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这两句既表现了洛阳城的繁华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最后两句“两地分千里,怀人各倚楼”,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两地分千里,意味着他们身处不同的地点,相隔遥远;怀人各倚楼,则是各自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这两句诗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