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过张夏,黄昏投靳庄。
岭牛将犊下,沙鹤避人翔。
石径盘青霭,柴门闭绿杨。
同游忽不见,孤眺转苍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当,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古诗文阅读中情景关系类的题目一直是必考的内容,解答时首先明确情景关系,然后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情景特点,最后总结概括即可。

“落日过张夏,黄昏投靳庄。”首联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夕阳西下时分路过张夏村,黄昏时到达靳庄。这两句写出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换。落日,黄昏,都是傍晚时分;张夏村、靳庄则是具体地点。诗人在傍晚时分,由夕阳西下之地张夏村出发,来到黄昏时抵达的靳庄。

“岭牛将犊下,沙鹤避人翔。”颔联写山景与水鸟。岭上放牧的牛犊纷纷下山,沙洲上的水鸟则四散飞起躲避人。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岭上放牧的牛犊纷纷下山,沙洲上的水鸟也四散飞起躲避人。“岭牛”“犊”是小牛,“沙鹤”是鹤子。颈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岭牛”、“犊”指小牛。“沙鹤”指水边栖息或飞翔的水禽,这里泛指鹤子。“岭”“沙”二字点明地点。颈联以动衬静,通过动景表现静景,以动景来衬托静景,从而突出景物的优美。

“石径盘青霭,柴门闭绿杨。”颈联描写了山间小路和柴门。石径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青烟袅袅升起,笼罩着山间的小路;柴门紧闭,杨柳依依,掩映着绿意盎然的庭院。尾联写景:诗人在山间漫步,忽见同游之人已不见了踪影,不禁感叹道:“孤眺转苍茫。”尾联表达了一种惆怅之情。“孤眺”,独自远望。“苍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诗人因不见同伴而产生怅惘感伤之情,于是转而遥望四周,只见茫茫一片。“孤眺”即孤独地远望,“苍茫”即无边无际,两者互文见义,使诗人的心情更显凄切。

“孤鹜飞难定,斜阳别有情。”(《送友人》)“孤鹜飞难定”,意思是说,一只孤鹜难以飞定,它飞到何处去呢?“斜阳别有情”,是说斜阳别有一番情致。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余晖中的景色和感情。

【答案】

落日过张夏

黄昏投靳庄

岭牛将犊下

沙鹤避人翔

石径盘青霭

柴门闭绿杨

同游忽不见

孤眺转苍茫

译文:

我走过夕阳西下的张夏村,又来到了黄昏时分的靳庄。在山路上,岭头的牛犊纷纷下山,在沙洲上,水边的水鸟四下逃开。

石径盘绕在青翠的山谷中,柴门关闭着,绿杨掩映着庭院。忽然之间,同游的人已经不见了,只能独自眺望四周,感到空旷寂寞。

注释:

①落日:太阳落山。②张夏村、靳庄:均为古时地名。③将:带,率领。④犊:公牛。⑤沙鹤:指沙洲上的水鸟。⑥岭:山峰。⑦青霭:青烟。⑧绿杨:柳树。⑨孤鹜:野鸭。⑩斜阳: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