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多野性,春到每思家。
却访山中客,还逢水际花。
薄云阴古殿,鸣鸟聚连沙。
迤逦回溪晚,西陵月正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属浙江)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早年家境贫寒,困顿失意;中年在四方飘零,一心想找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抱负的地方,但总是事与愿违,屡试不中。由于他生性耿直,不愿趋炎附势,结果一生穷困潦倒,四处漂流,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安史之乱后,他长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生活非常艰难。大历五年(770),孟郊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涯,回到老家。此后,他闭门苦读,埋头创作,希望能考中进士,出人头地。可惜一直未能如愿,直至去世,也没有考中。

《西陵访王给事汝温不遇》是孟郊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当时他正怀着极大的希望和热情,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希望能一举成名,飞黄腾达。不料在长安城西的西陵,却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不遇”:不仅没有找到应求见的王给事,反而因找不到住处而露宿街头。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失望的心情,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精神。

【注释】

①狂夫:指孟郊。狂夫,即狂士,这里指那些行为放荡、不受礼法约束的人。

②多野性:性情野犷。

③春:春天。思家:想家。

④山中客:指隐山林的王给事汝温。

⑤水际花:泛指岸边的花草。水际,水边。

⑥薄云阴古殿,鸣鸟聚连沙:薄薄的云彩笼罩着古老的宫殿,鸟儿聚集在沙滩上。

⑦迤逦:曲折延伸的样子。回溪晚:傍晚时分回绕的溪水。

⑧西陵月正斜:西边的月亮已经偏斜。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公元792年(大历七年)秋天的七律诗。当时,诗人正怀着极大的希望和热情,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希望能一举成名,飞黄腾达。不料在长安城西的西陵,却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不遇”:不仅没有找到应求见的王给事,反而因找不到住处而露宿街头。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失望的心情,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精神。

首二句为第一联,起兴点题,交代了访友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三、四两联为第二、第三联,描绘了访友的结果。全诗结构严密、完整,层次清晰,情感真挚,语言自然质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