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三峡道,万里一舟孤。
夜渡剑门月,波光摇湛卢。
诗论青冢恨,恩返绿林逋。
岁晚东来使,梅花肯寄无。

诗句解析

1 “九秋三峡道,万里一舟孤”: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秋季穿越三峡的艰难旅程。三峡,即瞿塘、巫山、香溪三座大山夹着的长江三峡段,是古代著名的险要之地。万里一舟孤则形容了旅途中的孤独与遥远。

  1. “夜渡剑门月,波光摇湛卢”:剑门关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北,以关口险峻著称。这里的“波光摇湛卢”描绘了夜晚渡过剑门时,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情景,湛卢可能指的是宝剑或其他贵重物品。

  2. “诗论青冢恨,恩返绿林逋”:青冢通常用来指代王昭君的坟墓,而王昭君因出塞和亲而闻名于世。此处可能暗喻诗人对国家大义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绿林指的是汉末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建立的农民起义军,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旧时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和平稳定生活的追求。

  3. “岁晚东来使,梅花肯寄无”:岁晚,指一年即将结束;东来使,可能是指使者来自东部或远方。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诗人询问是否愿意将梅花作为礼物寄送,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保持纯洁和坚持信念的决心。

译文及注释

  1. 九月秋天穿越三峡的艰难之旅,万里之外只有一只孤独的船。
  2. 夜晚通过剑门关看到月亮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湛卢这样的宝剑在水中摇曳。
  3. 谈论诗歌中关于青冢的遗憾,希望皇帝能像回到绿林中的豪杰一样得到恩宠。
  4. 随着年岁渐老成为朝廷的使者,是否能在冬天寄送梅花作为思念的礼物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从早期的壮烈赴难到晚年的沉思与怀旧,诗歌跨越了时间的维度,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投射,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