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百里仁侯,德旌戾止;
作万家义冢,彝鼎香延。
【译文】
跟随百里仁侯的英灵,他的美德永远被赞颂;
建立千家万户的义冢,香炉中的香火延绵不断。
【赏析】
张爷第十公子墓碑联,由清代文人李福曾书写。此联是一副对句,上联写百里仁侯的功德和英名将永远被人们传颂,下联则赞扬其为世人造福的功绩,并祝愿其精神长存于世。
“随百里”指的是追随百里仁侯,百里仁侯即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臣、政治家。百里奚原是虞国人。晋灭虞国,他作为虞君的陪葬品,被运到晋国。晋国用五张羊皮把他从晋国大夫那里赎回来,给他改名为“奚”,让他当上了大夫。后来,他又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奴隶,在商末周初,又因辅佐周文王而被封为“五大夫”。
上联中,“德旌戾止”,指百里奚的德行被后人传颂。“德”指道德品德,“旌”意为表彰、宣扬,“戾止”指到达、抵达。这里形容百里奚的德行被人们广泛宣扬,直至今日。
下联中,“作万家义冢”,指百里奚为世人造福,建立了无数义冢。“作”意为创立、建设,“万家”泛指众多家庭,“义冢”是指为死者建造的义园,也泛指为死者安葬的墓地。这里形容百里奚为世人造福,使得无数家庭受益,同时也象征着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深远。
“彝鼎香延”,指百里奚的精神永垂不朽。“彝鼎”指的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香延”指香气弥漫、绵延不绝。这里形容百里奚的精神如同彝鼎般珍贵,香气四溢,永垂不朽。
整副碑联以赞美百里奚的功德和精神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誉,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品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