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寺前松露香,先生制墨已成庄。
元圭锡瑞馀波润,古镜蟠龙点漆光。
铸就铜章秦篆小,编成隶韵说文长。
料应未进蓬莱用,不肯分辉到草堂。

【注释】

吴主:即孙权。惠墨:指吴主孙权的墨,因孙权曾为吴国太子,故称。并图书不至:并指同时,不至指没有到,即没有收到。

万岁寺前:位于今江苏苏州,是孙权建造的一座寺庙。松露香:形容松树的香气。

先生:指陆机。制墨已成庄:陆机的《毛诗草木虫鱼疏》中说:“墨成于漆。”

元圭:大圭,古代的一种礼器。锡瑞:赐福,赐瑞。余波润:指陆机所制的墨的香气能流传很远。蟠龙点漆光:《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一引晋王隐《晋书》:“张华见陆机、陆云兄弟皆善属文,而叹曰:‘二陆入洛,三张复出。’”张华认为“三张”指的是张载、张协、张亢。后以“三张”代称张氏兄弟。点漆光:指笔锋刚健有力。

铸就铜章秦篆小:指陆机制作的铜印章上有秦始皇时期的篆书文字,字体很小。编成隶韵说文长:指陆机编的《说文解字》一书,书中收录了隶书和古文等文字,内容丰富,篇幅很长。

料应未进蓬莱用,不肯分辉到草堂:料应:料想,估计。蓬莱: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陆机的文章。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写给好友陆机的信,信中劝勉他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单位,但整体上又是互相关联的,共同表达一个意思:劝慰友人勤学不辍。

首句“万岁寺前松露香”,写景起兴,烘托氛围;第二句“先生制墨已成庄”,点明写作的对象,指出这是写给陆机的一封信;第三句“元圭锡瑞馀波润”,写陆机的名声远播;第四句“古镜蟠龙点漆光”,写陆机的文章富有才华。整首诗通过写景、叙事、抒情,表达了劝勉友人不进则退的道理。

这首诗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浑然一体。第一句“万岁寺前”引出第二句,“先生”二字引出第三句“元圭锡瑞”,最后一句“不肯分辉”照应“先生”。中间三句写陆机的事迹和成就,最后一句“料应未进蓬莱用”照应前面的内容,既与前面的句子内容有关,又与后面的句子内容有关,使诗歌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味。

该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毫无雕琢之嫌,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单位;但在整体上,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呼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