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初为丞相掾,薰风疏雨渡滦河。
东门日出车马集,北阙天凉冠盖多。
漫忝姓名登柏府,惭无篇翰著銮坡。
攀龙尚想风云会,此日空山伐木歌。
【注释】
忆昔:回忆往事。丞相掾:丞相府的属官。东门:指洛阳宫南面的大司马门。日出:太阳升起。北阙:指长安城的北阙门。柏府:指唐玄宗在东都时所建的行宫,即蓬莱宫。銮坡:指翰林院。攀龙:指依附权贵以求得志。风云会:比喻有朝一日飞黄腾达,与帝王一起称雄。此日空山伐木歌:指李白晚年隐居时所作《蜀道难》诗中的诗句,意谓自己虽已远离朝廷,但在山中还能伐木唱歌,抒发壮志未酬之悲。
【译文】
回想起我初到长安做丞相府属官的时候,薰风和疏雨渡过滦河。
东门每天车马聚集如市,北阙天凉冠盖云集。
我惭愧没有文章才能写诗,只做了宰相府中的一名小官。
想攀附权贵以期青云得志,但如今却只能空山伐木吟咏。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当时李白正在长安闲居,心情颇为苦闷。
首联“忆昔初为丞相掾,薰风疏雨渡滦河。”回忆自己在任翰林供奉时,在皇帝身边侍奉的日子。“忆昔”,追忆过去。“初为”,刚刚担任。“丞相掾”,是说在唐玄宗李隆基当丞相时,作者曾充任他的属官。“薰风”、“疏雨”两句写环境景色:薰风轻拂,细雨蒙蒙,作者乘船渡过了滦水,来到了长安。
颔联“东门日出车马集,北阙天凉冠盖多。”写长安城的政治景象:清晨,太阳从东门升起,车马便纷纷出发;傍晚,天气凉爽,官员们纷纷来到北门,入朝办事。作者在这里用“日出车马集”来说明长安的繁荣富庶;“冠盖多”来说明朝廷高官显贵之多。
颈联“漫忝姓名登柏府,惭无篇翰著銮坡。”说自己只是偶然地被荐举到翰林院去,而自己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作品,只能登上柏府,不能在翰林院任职。“漫忝”是说自己不配。“柏府”是指唐玄宗在东都时所建的行宫蓬莱宫。
尾联“攀龙尚想风云会,此日空山伐木歌。”意思是说,自己曾经希望攀附龙凤,飞黄腾达于九五之尊,然而如今只能在山中伐木歌唱,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攀龙”、“云会”都是指政治上的飞黄腾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