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连三月,春光又一年。
莺花犹怯冷,云树迥遮天。
幢影浮灯外,钟声落枕边。
怜君读书处,寂寞似枯禅。
暮春怀本厚西峰读书
注释:春天的雨水连绵了三个月,春天的气息又一年一次地到来。
莺鸟和花树还害怕冷天气,云层和树林远远地挡住了天空。
灯火的影子映在窗外,钟声飘落在我的枕边。
可怜你读书的地方,寂寞得就像枯坐的禅僧。
译文:
春天的雨水连着下了三个月,春天的气息又一次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鸟儿和花朵们仍然害怕寒冷,云朵和树木也远远地遮住了蓝天。
灯光的影子映照在窗外,钟声也飘落在我的枕边。
可怜你读书的地方,寂寞得就如同枯坐的僧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诗。全诗通过描绘春雨、春光、莺花、云树等自然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读书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
首句“雨水连三月,春光又一年”,点明了时间背景,即春天的雨水连续下了三个月,春天的气息又一次来到我们的身旁。这两句诗不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
诗人以“莺花犹怯冷,云树迥遮天”来描绘春景。这里的莺鸟和花朵们仍然害怕寒冷,云朵和树木也远远地遮住了蓝天。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勃勃的氛围。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读书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幢影浮灯外,钟声落枕边”,这两句诗描绘了书房里的光影和钟声,给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感觉。而“怜君读书处,寂寞似枯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读书人的同情和理解,认为他的读书之处寂寞得像枯坐的僧人一样,这既表现了他对读书人的关心与理解,也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读书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读书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对孤独与寂寞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