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依墓傍,思亲何太苦。
匍匐三年丧,悲哀一抔土。
怨逐青春归,不知白日午。
积念感鬼神,馀芳振前古。

【解析】

题庐墓梦感卷为东平王思学作

筑室依墓傍,思亲何太苦。

(《古诗十九首》其四)“墓”字是关键,“墓”在这里指坟墓。

“匍匐三年丧”,悲哀一抔土。

(《古诗十九首》其一)“匍匐”,意思是“屈膝”。这里指守孝三年,不得自由自在地生活。“三年丧”,指守丧三年之礼。“一抔土”,即一捧泥土,代指死者的尸体。“一抔土”,语出《论语(阳货)》:孔子曰:“予欲葬吾于斯丘,谁之从也?”子路曰:“从之。”子曰:“夫子曰从之,于从之何?从之,今之丘皆丘也,恶得从之?”一“抔”一“丘”,都是指坟墓。

怨逐青春归,不知白日午。

(《古诗十九首》其一)“青春”,指春天。“日午”,太阳正午,这里指中午。“青春”,语出《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于昊天,我生不有命在天。“日午”,语出《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疣溃痈。若然者,手足无所措,口腹无所食。吾视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视天下之乱孰比夫虱之穴蚕而为蛹乎?天地之大,可以笼盖诸侯州郡万里矣,曾不能以有形拘系中之一隅。此之谓不以万物易蜩螗也。“青春”,语出杜甫《佳人》诗:花娇锦城春,燕妒金闺女。“白日午”,语出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青春”和“白日午”都是时间词,都指一天之中最热的时段。“青春”,“白日”,语出《庄子(齐物论)》:朝菌不知晦朔(农历月初为朔日,月末日为晦日),蟪蛄不知春秋,飘忽生死之间,倏忽万变,而自以为无穷者,知大患之所系矣。“白日”,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当此时,彭越与吕梁军数万,而陈胜乃以沛公往击破之。白日扬威,胜气弥道,遂斩陈胜。”

积念感鬼神,馀芳振前古。

(《古诗十九首》其一)“积念”,语出韩愈《祭柳子厚文》:“凡百君子之清庙,群居立朝,则吾党之士,虽远在数千里外,未尝一日不想念焉。如有所召召我者,如有所呼呼我者,如有待于事者,如有所咨者。”(《全唐文》第194页)。“鬼神”语出《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务。纷纯缭纠兮,令尹持权。神授巫祝兮,靡有此女。“馀芳”,语出苏轼《和秦太虚梅花》(其二):南枝才破五更寒,雪里清香已满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待花残。“振前古”,语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之意,畅布素怀反白之说。……仆诚以著此书章愚心,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安敢望封侯景行、大呼风云哉!幸鲜明之德音,许解衣衣我对簿之时至。徒以浊醪介尊,进薄伎,诚亦快也。昔孔子家贫,或不能赴庭闻道,及卒闻道益喜,游于七十二贤之上。尝观《列仙传》,浮丘公得黄帝之言,乘青龙而去,驾白虎而还,盖穷天地之变,达阴阳之和,变化无形,以补天治。功成而不居,广大而不言,非止一丘之门,犹且升昆仑戴蓬艾耳。原由壮志骄人,功名自许,非所以风尘怀禄曲性苟合者比,故谓之真狂生也。“振前古”,语出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见《古文观止》卷二)。“馀芳”,语出苏轼《次韵子由送将官孙雄宰临江军》:“余芳留后辈,清节照来人。”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作者借对妻子的追忆,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妻子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情。诗人以“思亲何太苦”开头,直抒胸臆,表现了对妻子的深情怀念。接着诗人用三个典故来说明妻子的身世以及自己的思念之情:一是“筑室”典出于《庄子(逍遥游)》,用来写妻子的出身低贱;二是“匍匐”典出自《论语(阳货)》,用来写妻子守孝三年的生活艰辛;三是“怨逐青春归”典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用来写妻子的早逝。这几句诗运用典故来描写妻子的身世和自己的思念之情,既显得委婉含蓄又富有情感色彩。接下来三句,诗人又写了他对妻子的哀悼之情。他写道:“怨逐青春归,不知白日午。”“白日”典出自《庄子(大宗师)》,用来写妻子去世时正值正午时分;“无知”典出自《孟子(离娄下)》,用来写妻子的去世让丈夫感到痛不欲生。这些诗句进一步渲染了他悲痛的情感氛围和对妻子深切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用“余芳振前古”来写妻子生前的美德和高尚品质给后人留下了美好的影响。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首诗通过回忆妻子生前的往事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妻子生前美德品质的赞美之情。

【评析】

《题庐墓梦感卷为东平王思学作》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对妻子的追忆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妻子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情。《新唐书·文苑传》记载:“元和初,拜右拾遗,累迁谏议大夫。因论李训狱事,贬缙州刺史。会赦征还。拜中书舍人,改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当时韦应物正在长安任左拾遗。

此诗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妻子去世的情形:她死后埋在坟墓旁边。接着写自己守孝三年,不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守丧三年期间不能参加任何活动,只能整天坐在坟墓旁哭泣哀伤。之后又写了自己在守孝期问所感受到的怨恨之情和悲伤之情。最后写自己因为妻子的去世而感到悲痛万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平静的生活。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和无尽的哀思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