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临江小小亭,官梅华发酒初醒。
舟前浪起蛟门白,马首风回雁荡青。
进食吏人趋传舍,牵衣儿女拜中庭。
会令宪法行东国,三尺铦刀始发硎。

【注释】

临:靠近。小小亭:亭名,在江边。天祥(1236-1283),字国永,宋末进士出身,仕元为翰林学士,至元十九年(1283)因谏阻丞相伯颜南侵,被贬为明州路总管。归:返回。蛟门:地名,今浙江乐清市东南的象溪镇。马首:指马头,这里用“风回雁荡青”比喻。雁荡山在温州乐清东北,山高入云霄,形如雁荡。传舍:驿馆。铦(qiān)刀:利刃,锋利的刀子。硎(xíng):磨刀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陈天祥后所写的一首七绝。全诗四联,每联都是一个独立的画面。第一联写送别时的情景;第二联写船行途中的情景;第三联写船到岸后的情景;第四联写陈天祥归家后的生活情景。从画面上看,有动景、静景之分;但从时间上看,却是一气呵成。

第一句“送客临江小小亭”,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江边的亭子。这一句中,江、亭、客,构成了一幅江边送别友人的图画,使读者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江边,与友人依依不舍地惜别。

第二句“官梅华发酒初醒”,写诗人送别后自己回家的情景。这句中,官梅、华发、酒,构成了一幅官人饮酒作乐图。诗人说“酒初醒”,是因为送别之后他并没有马上回家去饮酒,而是先送走了客人,然后才回家去饮酒的。

第三句“舟前浪起蛟门白”,写舟行至江心的情景。这句中,舟、浪、蛟门,构成了一幅江心惊涛骇浪图。诗人用“白”字来描绘海浪翻滚的气势,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汹涌澎湃的江潮,听到了波涛拍击着岩石的声响。

第四句“马首风回雁荡青”,写舟至岸后的情景。这句中,马首、风、雁荡,构成了一幅江边行旅图。诗人说“风回”,是因为船已停泊岸上,而船头的风吹拂着诗人的脸庞,使他感到十分舒适。而“雁荡青”则是形容雁荡山的山峰苍翠欲滴。这里的“风回雁荡青”一句,既写出了雁荡山的秀丽风光,又写出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尾联“进食吏人趋传舍,牵衣儿女拜中庭”,写送别后陈天祥回家的情景。这句中,食、吏、人、中庭,构成了一幅送别后陈天祥一家团聚的画面。诗人说“进食吏人”,是因为他已经送走了陈天祥,而此时他又来到了驿馆里用餐休息;而“牵衣子女”,则是指家中的男女老少都来到驿馆看望诗人,并给他行礼致意。这两句中的“中庭”,既指驿馆内的庭院,又暗指陈天祥的住宅庭院。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清新。全诗四联,每一联都是一幅独立的画幅,但它们之间又是紧密相连的。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画面,表达了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使诗歌富有诗意,而且使诗歌更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