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栋河西一草亭,峄山相对两峰青。
云浮鲁观无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
游子临流方叹逝,醉翁行路巳劳形。
亦知仁者偏多寿,何必丹丘住福庭。
瞻峄亭次欧阳圭斋先生韵
谢肃
黄栋河西一草亭,峄山相对两峰青。
云浮鲁观无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
游子临流方叹逝,醉翁行路已劳形。
亦知仁者偏多寿,何必丹丘住福庭。
注释:
黄栋河:地名,位于上虞(今属浙江)。
峄山:山名,位于黄栋河附近。
两峰青:形容峄山的山峰苍翠欲滴。
云浮鲁观无今古:指在鲁地观察自然景象时,感受到时间的流转,没有古今之分。
石刻秦文似日星:指石碑上的秦代文字仿佛太阳和星星一样璀璨夺目。
游子临流方叹逝:指诗人在黄栋河边看到流水而感叹生命的短暂。
醉翁行路已劳形:指诗人醉翁行走在路上,身体已经疲惫不堪。
仁者偏多寿:指仁者往往能够长寿,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仁者的赞美和祝愿。
何必丹丘住福庭:指何必一定要在某个地方居住才能获得幸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黄栋河为背景,通过对黄栋河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其中,“云浮鲁观无今古”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鲁地的自然风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美丽的景色中。而“亦知仁者偏多寿,何必丹丘住福庭”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仁者的赞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代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