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涛亭下万山低,度壑缘厓信杖䉫。
杜若波澄池凤浴,桄榔月皎峡猿啼。
灵源有物云应护,大顶通霄路不迷。
谁颂观音初出世,铿锵钟鼓石门西。
以下是对《天风海涛亭三首 其三》的逐句赏析:
- 诗句:风涛亭下万山低,度壑缘厓信杖䉫。
- 释义:在风涛亭下,无数的山峰显得低矮,我拄着杖深入山谷。
- 关键词:万山、信杖䉫
- 注释:这里的“山”指的是自然景观,而“万”则形容数量之多,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信杖䉫”是古代的一种手杖,用来支撑身体行走,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深入探索自然之美的决心和勇气。
- 译文:杜若波澄池中凤凰浴火,桄榔月光照峡猿啼鸣。
- 释义:清澈的杜若波荡漾在池中,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高挂的月光照亮了峡谷中的猿猴。
- 关键词:杜若波、澄池、凤浴、桄榔、月皎、峡猿
- 注释:杜若,一种植物名,此处可能象征着清洁或净化之意。“凤浴”形象地描绘了凤凰洗浴的场景,而“月皎”则形容月光明亮,照映出峡猿的鸣叫声。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晚画面。
- 译文:灵源有物云应护,大顶通霄路不迷。
- 释义:灵源之地有神奇的事物守护,大顶上的路通向天际,不会迷失。
- 关键词:灵源、大顶、通霄、云应护、路不迷
- 注释:这里的“灵源”可能指的是一个神秘或神圣的地方,而“大顶”可能是某个山峰或者峰顶,象征着高峰和顶点。“通霄路不迷”表达了一种超越凡尘的豁达与自信,意味着无论身处何方,都有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方向。
- 译文:谁颂观音初出世,铿锵钟鼓石门西。
- 释义:谁能颂扬观音菩萨初次降生,那铿锵的钟鼓声回荡在石门西边。
- 关键词:观音、初出世、铿锵、钟鼓、石门
- 注释: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人物之一,常被人们用来象征慈悲和智慧。“初出世”可能是指观音菩萨刚刚降临人间,带来了希望和救赎。“铿锵钟鼓”则形容钟鼓声响彻云霄,回荡在石门之西,给人以庄严和神圣之感。这句诗通过音乐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庄重和虔诚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宗教的信仰。通过对“灵源”、“大顶”、“通霄路”等词汇的应用,诗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