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祠堂倚翠冈,坐间龙象是陈黄。
草生书带祗园里,树蔚甘棠瘴海阳。
川岳何年如带砺,墉壕终古似金汤。
边氓得离干戈苦,一饭犹应祝圣皇。
【注释】
谒朱文公祠堂:拜访朱文公即朱熹的祠堂。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中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太守祠堂倚翠冈,坐间龙象是陈黄。
翠冈:绿色的丘陵。
“太守祠”:指祭祀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祠堂。
“倚”:依靠。
“翠冈”:绿山。
“坐间”:坐于其中。
“龙象”:这里指朱熹,因朱熹字仲淹,所以称其为“龙象”。
“陈黄”: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止斋,宋末杰出的思想家和词人,与朱熹并称为“南朱北陈”,世称朱陈。
【译文】
太守祠堂依傍着绿色的山岗,坐在其间的是龙和象——陈亮和黄榦。
草从书带里长出,树在甘棠山上繁茂;
这山川大地何时能比得上带砺之石?城墙壕沟始终像一座金城汤池。
边民远离战乱的痛苦,一餐饭食尚且祝愿圣上平安。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名胜古迹的诗。全诗以赞美朱、陈二公的功德为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首联写景,描绘了祠堂的雄伟气势。翠冈环绕,青松掩映,座中坐着的是龙和象——陈亮和黄榦。
颔联写物,描写了书院里的景致。草木丛中,生长着嫩绿的草,郁郁葱葱的树。这里的草木茂盛,象征着生机勃勃。
颈联写景,表达了对国家山河的忧虑之情。山河何年如带砺之石?城墙壕沟始终像一座金城汤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他担心国家的山河会像带砺一样被侵蚀殆尽,而城墙壕沟则像金城汤池一样坚固不移。这种担忧源于他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
尾联写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注。边民远离战乱的痛苦,一餐饭食尚且祝愿圣上平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他认为,百姓的生活应该得到保障,国家的命运也应该由贤明的君主来掌控。
这首诗通过赞美朱、陈二公的功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之情。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