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秋光淡绕斋,雨声虫响互相哀。
清樽怜我攻愁去,白发欺人送老来。
江柳静无馀叶在,池莲迟有一花开。
马蹄却忆成皋路,野烧西风满面灰。

【注释】

山色秋光淡绕斋:山色和秋天的光色,笼罩着斋房。斋,这里指书斋(书房)。

雨声虫响互相哀:雨声和虫鸣相互悲切、凄凉。

清樽怜我攻愁去:清酒的美酒杯,同情我消除愁闷而一饮而尽。清樽,美酒的盛器。

白发欺人送老来:白发的人欺骗了我,说是衰老才来到。欺,欺蒙。

江柳静无馀叶在:江边的柳树静静地没有多余的叶子了。

池莲迟有一花开:池中的莲花慢慢地开一朵花。迟,慢慢。

马蹄却忆成皋路:骑着马却想起了成皋的路,即成皋故道。马,代指骑者。

野烧西风满面灰:野外的火把燃起了西风,脸上沾满了灰尘。野,荒野或野外。西风,古时以“东风”和“西风”表示南北方向。

【赏析】

《山中对雪赠郑判官》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至三载(744)之间,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入朝供奉翰林。这首诗是他流放期间与友人相赠之作。

全诗八句,前四句为第一韵,五、六句为第二韵,最后四句为第三韵。首二句点题,写诗人独坐山斋,听雨闻蛩,触景生情,感慨颇多。中间四句由物及人,写自己年岁渐老,壮志难酬,功业无成之慨。最后四句,又回到自身,写诗人被贬夜郎途中回首往事,无限辛酸。此诗结构严密,情景交融,构思巧妙,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深远。

首联写诗人独坐书斋,听雨闻蛩,触景生情。

颔联由物及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之苦。诗人独坐山斋,听到雨中虫鸣声声相和,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悲凉之感。诗人用“清樽”形容酒的颜色,暗含酒力能消解愁绪之意;而“怜我”二字则表现出诗人对酒的喜爱和依赖,仿佛只有借助酒力才能暂时忘却忧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渐生,岁月不饶人,诗人不禁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已步入老年。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诗人想象自己骑马行走在乡野小路上,忽然想起了家乡的道路——那是通往故乡的一条小路。而此时已是满地野火烧尽后的灰烬,映衬出荒凉的景象。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透露出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无奈感伤。

尾联诗人再次回到自己的身上,抒发了诗人被贬夜郎途中回首往事,无限辛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它不仅展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特征,更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无尽思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