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古人,尼叟时宪。
堂堂仁义,低垂管晏。
浩然者存,万世如见。
彼美人之寿兮,硕人之寿兮。
【注释】
陟:登高。东门:指鲁国都城,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叟、时宪:孔子弟子子路名颛孙师,字子张,曾问孔子治国之道,孔子答之以礼乐教化,故称“尼叟”;时宪: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堂堂:高大的样子。管晏:齐国大夫管仲和鲍叔牙,两人齐名,世称“管鲍”。
浩然者存:指孔子的气度胸怀。浩然之气是指高尚的品德与节操。
硕人:美男子或大丈夫。
【赏析】
这首诗是《诗·鲁颂》中的一篇,歌颂了春秋末期鲁僖公时期的一位贤相臧文仲的德行,同时表达了作者向往古人美德,希望保持自己人格纯洁的思想。
首句“我思古人”,直接点题。古人,即前两句所讲的尼叟(孔子弟子子张)、时宪(孔子)以及管晏(齐国大夫)。作者在此处表明了自己的思考对象:那些古代圣贤人物。他们都是道德修养很高的君子,他们的言行举止,都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榜样。
次句“尼叟时宪”,进一步指出了这些古人的典范身份。尼叟,即孔子弟子子张;时宪,即孔子自己,因为孔子曾经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些古人都是在修身养性方面做得非常好的君子。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值得我们去效仿。
第三句“堂堂仁义”,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和发挥。这里所说的“堂堂”是形容这些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孔子认为,真正的仁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应该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只有当我们真正具备了高尚的品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仁人志士。
第四句“管晏”,又回到了前两句提到的两位古代圣贤人物。这里所说的“低垂”,是形容他们虽然已经离世,但是他们的高尚品质仍然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第五句“浩然者存”,再次强调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浩然”,指的是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六句“万世如见”,是对第五句的进一步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后人,也应该像古人一样,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世人永远看到我们的存在。这也是我们对古人的一种传承和致敬。
最后一句“彼美人之寿兮,硕人之寿兮”,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所说的“美人”和“硕人”都是指那些有着高尚品质的人。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的精神仍然在我们的心中永驻。他们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