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起沧波,画舫行春喜气多。
堪羡道人无一事,浩歌清夜对姮娥。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五
长风万里起沧波,画舫行春喜气多。
堪羡道人无一事,浩歌清夜对姮娥。 注释:
长风万里起沧波:长风指的是强劲的东风,万里指的是辽阔的大地。沧波是指大海。
画舫行春喜气多:画舫是供人乘坐的船。行春是指春天出游。
堪羡道人无一事:堪羡是可羡慕的意思。无一事是指没有什么事情。
浩歌清夜对姮娥:浩歌是放声歌唱。清夜是指深夜。姮娥是月亮的美称。
长风万里起沧波,画舫行春喜气多。
堪羡道人无一事,浩歌清夜对姮娥。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五
长风万里起沧波,画舫行春喜气多。
堪羡道人无一事,浩歌清夜对姮娥。 注释:
长风万里起沧波:长风指的是强劲的东风,万里指的是辽阔的大地。沧波是指大海。
画舫行春喜气多:画舫是供人乘坐的船。行春是指春天出游。
堪羡道人无一事:堪羡是可羡慕的意思。无一事是指没有什么事情。
浩歌清夜对姮娥:浩歌是放声歌唱。清夜是指深夜。姮娥是月亮的美称。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注释】 1.步韵:应和别人的韵,即和韵。 2.何先生:指何昌言,字元振,北宋诗人。 3.古林:指古林寺,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南四十里。 4.太从容:形容态度轻松自然。 5.踏遍:走遍。 6.寒梅:指腊梅花,因农历十一月间花始开,故称“腊梅花”。 7.岁律终:指农历腊月,一年将尽之时。 8.管领:管束、支配。 9.帝里: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10.曾:曾经。 11.披拂(bì fú)
【注释】 和张员外次韵顾仲瑛柳花词十首 其五:与张员外的诗词,应顾仲瑛的要求,写了十首柳花词。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的第五首。次韵是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写,也就是和原诗的韵律一样。把臂踏歌:在宴会中互相挽臂唱歌。春兴恼诸公:春天来了,心中却有些烦闷。 【赏析】 此诗是诗人应顾仲瑛之邀,和张方平的《次韵顾仲瑛柳花词》中的一首。全诗以咏柳抒怀,借咏白花不恋魏宫阊阖风,而踏歌留连,表达了对张方平的思念之情。
【注释】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七:这是一首步韵诗,步韵即跟韵,是古诗中的押韵技巧。古林何老先生北上:指何老要北上,也就是离开此地。 其七:此为这首诗的序号,第七首诗。 纱帽半封:纱帽,即纱制的帽子,这里比喻病弱的身体。半封,指半边不盖。封,用布帛等覆盖物包裹或遮盖某物。半封纱帽,形容身体虚弱的样子。 回首交游叹耳馀:回首,指回望过去。交游,指朋友或同伴。叹耳馀,意谓叹息着余生无多。余
译文:炀帝巡游奈乐何,柳条垂落汴堤多。飞花尽向龙舟舞,仿佛陈宫玉树歌。 注释:炀帝:隋炀帝杨广;奈:奈何,无计可施;杨柳:这里指的是柳树;垂落:下垂的样子;汴堤:汴河之堤;尽向:全部向着;舞:起舞;仿佛:好像,形容歌声宛如;陈宫:指陈后主(陈叔宝)的宫殿,即“陈朝”的皇宫;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作艳曲;歌:歌曲。赏析:这是一首七绝,写隋炀帝游幸江都时所见到的景象和听到的歌曲
【解析】 此诗首联写古林何老先生北上,颔联写何老先生“先觉天民”,颈联写“知公论政论人外”,尾联写何老先生与“杜德机”有忘言之交。全诗以议论为主,语言平易流畅,风格质朴自然。 【答案】 (1)何老先生北上,诗人作诗赠别。 译文:何老先生将要北上,你送行,我作诗相送。 注释:何老先生:名不详。 (2)先觉天民何处归,纷纷谏柳尚多违。 译文:先觉的天民到哪里去归去呢?那些纷纷进谏的臣子大多违背了圣旨
和张员外次韵顾仲瑛柳花词十首 其七 三郎西内又经春,二月东风属下旬。 无数柳花吹御帐,梦中疑是马嵬尘。(注释:三郎,指皇帝。西内,皇宫的西边部分。春风,二月的风。东风属下旬,指的是二月的东风已经持续了十天。御帐,皇帝居住的帐篷。马嵬,唐朝杨贵妃墓所在地。) 翻译:皇帝的西内宫再次迎接春天的到来,二月的春风已经持续了十天。无数的柳絮在春风中飘舞,仿佛在吹响宫廷的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