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蓑洗雨翠重重,舞月披霞到太空。
身远尘凡三万里,是水晶国是苍穹。
【注释】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十: 藤蓑洗雨翠重重,舞月披霞到太空。身远尘凡三万里,是水晶国是苍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前两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洗雨”的山水画面:藤蓑、洗雨,翠重,舞月、披霞,到太空。后两句写人,身在三万里外,是水晶国、是苍穹。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藤蓑洗雨翠重重,舞月披霞到太空。
身远尘凡三万里,是水晶国是苍穹。
【注释】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十: 藤蓑洗雨翠重重,舞月披霞到太空。身远尘凡三万里,是水晶国是苍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前两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洗雨”的山水画面:藤蓑、洗雨,翠重,舞月、披霞,到太空。后两句写人,身在三万里外,是水晶国、是苍穹。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尤其是理解诗歌内容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注意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1) 第一句“忆先茔”,回忆先祖的坟墓;“县北平山”,即平山县,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有墓祠”,即建有墓和祠堂。第二句“牲牢合祭在春时”意思是:春天的时候,家畜、猪牛羊一起祭祀。第三句“勒碑欲拟泷冈表”,想模仿《祭十二郎文》中的“其辞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 - 迎春示冯秀才:这是诗的题目,表明这是一首赠言诗,即作者向名叫冯的秀才赠送一首诗,可能是希望他能理解或者欣赏其中的意思。 - 春日迎春春事殷:这里的“春日”指的是春天的日子,而“迎春”则意味着迎接春天的到来。“春事”则指春天里的各种事物,如花、草、鸟等。“殷”在这里表示繁多、热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春天的日子里
注释:五月三日,我在这里怀念过去的生活。池阁的凉风吹来荔果花的香气,我独自斟满一杯酒,不知道与谁共饮。百年的人生大事由天决定,得失又何必去追问那个卖豆的老人呢?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人生态度的诗作。全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得失无谓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人生的热爱和珍视
【注释】 阿母:指母亲。衰年:年老色衰。赖有儿:幸亏还有儿子。何依:依靠谁。母恩:母亲的恩情。难报:很难报答。心苦:心里很痛苦。万岁千秋:永远,永远。不尽悲:永远的悲痛。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死去了的慈母的诗作。全诗语言平实、朴素,但感情真挚深沉,哀婉动人。作者通过“别生母”这一事件,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生前养育之恩和死后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因不能尽孝而感到内疚的心理。 首联是说
诗句翻译:随意漫步于青山碧水之间,不觉间已超脱了尘世的纷扰。 译文:随意地走在青翠的山间小路上,我竟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脱离了人世。在山洞里过夜,清梦萦绕,睡梦中被梅花的芳香惊醒,真是可惜。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自由的向往。诗人以游历罗浮山、宝潭的经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信脚青霞碧涧前,不知身世在诸天”一句
【注释】: 1. 六人兄弟:指作者的六位弟弟和侄儿。 2. 我归:指作者先回家。 3. 棣萼进前少一卮(zhī,酒器):棣萼,同音字,比喻兄弟。“进前”是说他们向作者走来。卮,古代一种饮酒器具。 4. 死生元有命:生死,指寿命长短。原指人生的命运早有定数。 5. 莫教诸侄废书诗:意思是不要让他们荒废读书写字,因为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辞官后家居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