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寻陈迹,山川考夏书。
遂浮天堑筏,来驾太行车。
脩坂云端走,连峰石上驱。
岧峣赴脩武,绵亘达幽都。
既接常山峻,仍临碣石孤。
大河三面带,沧海一浮盂。
大井关雄壮,羊肠路郁纡。
八陉天设险,九塞地呈图。
河翔元为脊,星躔恰应枢。
阴阳钟秀异,土壤剧膏腴。
五谷资民食,群材副国储。
萧森罗杞梓,卓落挺杉槠。
桧柏参天直,槐榆向日敷。
隰原纷黍稷,畎亩杂粳稌。
牟麦先秋刈,蔓菁冒雨锄。
翠丛分韭薤,碧蔓引瓜壶。
岂但群蔬囿,由来众药区。
人参供土贡,国老应时需。
苓产松根美,脂生石里濡。
眚应蕤核疗,嗽必款冬除。
参错梅桃树,峥嵘橡栗株。
霜梨包水碧,露枣濯珊瑚。
百谷喧啾鸟,重渊拨刺鱼。
磨牙冲猰㺄,过迹看于菟。
木客频来往,清猿或啸呼。
阳坡奔鹿豕,丛薄隐熊貙。
【译文】
宇宙寻陈迹,山川考夏书。
遂浮天堑筏,来驾太行车。
脩坂云端走,连峰石上驱。
岧峣赴脩武,绵亘达幽都。
既接常山峻,仍临碣石孤。
大河三面带,沧海一浮盂。
大井关雄壮,羊肠路郁纡。
八陉天设险,九塞地呈图。
河翔元为脊,星躔恰应枢。
阴阳钟秀异,土壤剧膏腴。
五谷资民食,群材副国储。
萧森罗杞梓,卓落挺杉槠。
桧柏参天直,槐榆向日敷。
隰原纷黍稷,畎亩杂粳稌。
牟麦先秋刈,蔓菁冒雨锄。
翠丛分韭薤,碧蔓引瓜壶。
岂但群蔬囿,由来众药区。
人参供土贡,国老应时需。
苓产松根美,脂生石里濡。
眚应蕤核疗,嗽必款冬除。
参错梅桃树,峥嵘橡栗株。
霜梨包水碧,露枣濯珊瑚。
百谷喧啾鸟,重渊拨刺鱼。
磨牙冲猰㺄,过迹看于菟。
木客频来往,清猿或啸呼。
阳坡奔鹿豕,丛薄隐熊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首联“宇宙寻陈迹,山川考夏书。”开篇就表达了对宇宙和自然的深深敬畏。这两句诗通过探寻宇宙的陈迹和考察自然界的变化,揭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二联“遂浮天堑筏,来驾太行车。”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天空中,一艘筏船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地面上,一辆战车正载着人们前行。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更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第三联“脩坂云端走,连峰石上驱。”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色:在连绵不断的山峰之间,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地穿行而过。这些诗句生动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美丽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四联“岧峣赴脩武,绵亘达幽都。”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另一个方向:从高耸入云的山峰出发,继续向前行驶,最终到达了幽深的地方。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山路的崎岖和蜿蜒,更展示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第五联“既接常山峻,仍临碣石孤。”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再次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一座座山峰接连不断,一座座碣石矗立在那里。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六联“大河三面带,沧海一浮盂。”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一条大河横贯东西,而整个大海则宛如一片巨大的浮舟。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七联“大井关雄壮,羊肠路郁纡。”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再次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一处关隘显得雄壮威武,而羊肠小道则弯曲复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八联“八陉天设险,九塞地呈图。”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八条山间的通道如同天然的险阻,而九个要塞之地则展现出了地理的优势。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九联“河翔元为脊,星躔恰应枢。”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一条河流如同大地的脊梁一般蜿蜒流淌,而星星则恰好位于天空的中心。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联“阴阳钟秀异,土壤剧膏腴。”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无论是昼夜交替还是四季变换,大自然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魅力。同时,肥沃的土地也孕育出了丰富的资源。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一联“五谷资民食,群材副国储。”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丰富的粮食供应给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各种人才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二联“萧森罗杞梓,卓落挺杉槠。”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茂盛的林木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而挺拔的杉树和槠树则矗立在那里。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三联“桧柏参天直,槐榆向日敷。”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高大的桧树和柏树挺立在天空中,而生长在地面上的榆树和柳树则伸展开来迎接阳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四联“隰原纷黍稷,畎亩杂粳稌。”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在低洼的原野上,稻谷和其他农作物交织在一起,而在宽阔的田野上,粳米和其他谷物也混在一起。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五联“牟麦先秋刈,蔓菁冒雨锄。”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在丰收的季节里,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而在雨季,他们则冒着雨去铲除杂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六联“翠丛分韭薤,碧蔓引瓜壶。”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绿色的草丛中夹杂着新鲜的蔬菜,而碧绿的藤蔓则牵引着瓜果。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七、十八、十九联“岂但群蔬囿,由来众药区。人参供土贡,国老应时需。”这几句诗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除了作为食物之外,这些植物还被用于医药领域。特别是人参这种珍贵药材,更是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们的存在也是国家繁荣的象征。
最后两联“苓产松根美,脂生石里濡。”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茯苓和松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它们分别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和石头的内部。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