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值佳节,游子欣慨交。
闲情日已适,短发秋自凋。
俯愧鱼龙蛰,仰惭鸿雁高。
落木际遥岸,微云翳曾霄。
岂无沉尊醁,薄慰行路劳。
采菊芳洲上,独酌当金焦。
酣来登远游,怅望柴桑陶。
达人爱重九,从古非一朝。

【注释】己酉:农历日期。九日,即重阳节。次:跟随。陶靖节:陶渊明。

广陵:扬州古称。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游子:离家在外的游子。欣慨交:高兴和感慨交集。闲情:闲适的心情。秋自凋:秋天已经来临了。俯愧:低头惭愧,形容惭愧的样子。鱼龙蛰:鱼和龙都躲藏起来,比喻隐居的人或事物不出现。仰惭:抬头惭愧,形容惭愧的样子。鸿雁高:大雁飞向高空。落木际遥岸:飘零的树木落在遥远水岸上。微云翳曾霄:细雨笼罩着天空,遮蔽了天空。沉尊醁(jiān jīn):美酒。樽中的美酒。薄慰:稍微慰藉、安慰。行路劳:旅途劳顿的人。采菊:采摘菊花。芳洲:花丛繁盛的沙洲。独酌:一个人独自饮酒。金焦:金城山,在江苏南京西南。柴桑:陶潜的故乡,在今天的江西九江。陶者,陶渊明。

【赏析】此诗作于公元423年(晋太元九年)九月,当时诗人正羁留于建康(今南京)。作者时逢重阳佳节,心情愉悦,但同时也感到时光易逝,人生已老。于是便以“己酉九日”作题,追忆当年陶潜的“九日登高”,抒写自己的感慨。全诗共八句,每句七言,韵脚为“下平四豪”韵。

首联:“广陵值佳节,游子欣慨交。”

意思是说,在这美好的重阳佳节之际,身处异地的诗人不禁欣喜万分,感慨万千。广陵,即广陵郡,是当时扬州一带的地区名,这里泛指当时的建康。

颔联:“闲情日已适,短发秋自凋。”

这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闲适心情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头发也开始变得稀疏,秋天的景色也越发显得萧索了。这里的“适”、“凋”都是动词,分别表示适应与变化的意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

颈联:“俯愧鱼龙蛰,仰惭鸿雁高。”

这是说,低头惭愧鱼儿和龙都躲在水里不出来,抬头惭愧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两句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落木际遥岸,微云翳曾霄。”

这是说,飘零的树枝落在遥远的水岸上,细雨笼罩着天空遮蔽了天空。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末联:“岂无沉尊醁,薄慰行路劳。”

意思是说,难道没有美酒来慰藉我旅途的劳顿吗?这里的“沉尊醁”是指美酒,而“薄慰”则是指稍稍慰藉、安慰的意思。诗人用这个词语来表达自己对美酒的喜爱和对旅途劳顿的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佳节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