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馀万事一莫问,社稷安危归大臣。
【注释】
自余:其他。社稷:国家政权,这里指朝廷。安危:安危祸福,指国家的存亡。大臣:指有才能的官员。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诗人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抒发了他对朝政腐败和外患内忧的忧虑,对南宋王朝的忠贞不渝的感情。全诗以议论入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世无争,只关心国家大事。“社稷”指国家,“安危”指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归大臣”即由大臣掌握,表示对朝政的担忧。
后两句说国家安危系于有才能的大臣,自己则无所作为。“莫问”句用《论语》中孔子“管仲之器小哉”的话,表示自己的超然态度。“社稷安危”句是说只要大臣有才能,国家就有望,而自己则可以“自余万事一莫问”。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他希望朝廷能有一批像管仲、萧何那样能辅佐君主、使国家强盛的贤臣。同时,也表现了他“自余万事一莫问,社稷安危归大臣”的淡泊政治、关心天下苍生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