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棹辞京都,之官越闽岭。
樵峰渺何许,川涂邈脩迥。
霜雪岁暮繁,朔风吹云冷。
严程既难滞,别思当自领。
清波漾寒色,孤帆明夕景。
已过落星湾,远望杉关境。
横经守清秩,郡教知独秉。
遐想诸生徒,三席待开省。
【赏析】
此诗是送孟潜阳先生教授邵武府学,时值隆冬。诗人在辞别京都之际,即兴而作。全诗八句,首尾两联写景言情,中四联为对偶之词,以“樵峰”对“川涂”、“霜雪”对“朔风”,均属对仗工整;以“严程”对“别思”,又属对仗工整,且“严程既难滞”与“别思当自领”,亦属对仗工整。全诗虽无一字提及“愁”字,却处处透出离别之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首联写孟潜阳辞别京都,去往闽岭赴任的情景。“理棹”“之官”,点明其身份和此行的目的。“越闽岭”,则表明了其行程的艰难。“樵峰渺何许”二句承上启下,写孟潜阳在闽岭的所见所感。“樵峰”指的是山峦起伏,连绵不绝,给人以苍茫之感;“渺何许”则表示距离遥远,难以看清。“川涂邈脩迥”三句进一步烘托了孟潜阳此行的艰难。“川涂”指的是道路,“邈脩迥”表示曲折漫长,给人一种艰辛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孟潜阳此次出行的担忧和不舍之情。
颔联转而写孟潜阳在闽岭的生活。“霜雪岁暮繁”一句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孟潜阳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寂寞。“朔风吹云冷”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寒冷的氛围。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气候,展现了孟潜阳在异乡的艰辛生活和内心的孤寂。
颈联则转向了对孟潜阳个人情感的抒发。“严程既难滞”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孟潜阳旅途劳顿的关切之情;“别思当自领”则表达了作者对孟潜阳离别之苦的理解和支持。这两句通过对孟潜阳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作者对其深厚的友情和关心。
尾联则展望了孟潜阳在邵武府的前景。“清波漾寒色,孤帆明夕景”两句通过对清波、孤帆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邵武府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已过落星湾,远望杉关境”二句则通过描绘地名,表达了孟潜阳即将到达邵武府的心情。这两句通过对地名的描绘,展现了孟潜阳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兴奋心情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注释】
(1)理:整理。
(2)樵(qiáo)峰:指山峰。渺:遥远的样子。
(3)川涂:山川的道路。邈(miǎo):长。修(xiū):高。迥(jiǒng):远。
(4)霜雪:指初冬时节。岁暮:年老。
(5)朔风:北风。
(6)横经:治理政事,这里指做官。守:主持。
(7)郡教:指郡县长官。独秉:独自执掌。
(8)遐想:远想,思念。诸生徒:学生。三席待开省:指有三位学生可以入朝拜见,等待朝廷的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