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路孤臣何处奔,仙回洞里故人存。
孙嵩复壁谁分义,榜掠甘心誓不言。

诗句原文:

失路孤臣何处奔,仙回洞里故人存。

孙嵩复壁谁分义,榜掠甘心誓不言。

注释:

  1. 失路孤臣何处奔:描述了一位失势的大臣在国中无家可归,四处逃亡的情景。
  2. 仙回洞里故人存:意味着在深山中的隐秘之处,昔日的知己依旧存在。
  3. 孙嵩:这里可能是对某人的误写或特定指代,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4. 复壁(bì):古代一种墙壁,可能指某种形式的保护或者藏身之所。
  5. 谁分义:这里的“分”字可能有多种解读,如“辨别”、“分开”等。根据诗意推测,此处应表达的是某人或某事在某种情况下被明确区分或界定。
  6. 榜掠:一种严厉的审讯手段,意指拷问或审问。
  7. 甘心:此处意为心甘情愿,表示非常乐意地接受某种安排或决定。
  8. 誓不言:誓言保持沉默,不对外透露信息。

赏析:
钱澄之的《昭江三首》是其诗作中的第三篇。其中,《昭江三首 其三》是其中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感慨。全诗通过描绘失势官员的逃亡与隐士的坚守,反映了作者对忠诚和信念的思考。

从诗的结构来看,开头两句“失路孤臣何处奔,仙回洞里故人存”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失势的大臣在世间流浪,而他的旧友则隐居于深山之中。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两位人物不同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生境遇的观察和思考。

中间的部分“孙嵩复壁谁分义,榜掠甘心誓不言”,则是对具体情境的描绘。孙嵩作为一位隐士,他选择在复壁上筑室居住,象征着他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的坚守。而面对残酷的拷打,他仍坚定不移地表示自己决不泄露任何信息,展现了其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通过对失势大臣与隐士、外界的冲突以及内心挣扎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忠诚、信念和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钱澄之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精神面貌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