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贼都门太史雄,书生殉国勇从戎。
南兵乌合知无济,西幸安驱正有功。
肘腋奸阴为间谍,头颅虏亦识孤忠。
谁言君父难同报,已博侯封晋乃公。

【注释】

①吊忠诗:哀悼忠诚之臣的诗歌。②己丑:指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③都门:京城。④太史雄:指太史令杨万里,当时任京口(今江苏镇江)通判。⑤书生:指杨万里本人。⑥南兵: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⑦西幸:指宋孝宗赵昚因金军入侵而仓皇逃往建康(今南京)。⑧正:确实、的确。⑨肘腋奸阴:指宫廷中的奸臣小人。⑩虏:对异族侵略者的蔑称。⑪晋乃公:指杨万里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少保”,相当于宋朝的宰相和大将军。⑫难同报:很难共同报答。⑬侯封:指被封为侯爵。晋:晋阳,即山西中部的太原一带,当时为金国占领。⑭乃公:指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少保”,相当于宋朝的宰相和大将军。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杨万里的追悼之作。诗中赞扬了杨万里忠于国家、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同时批评了那些在关键时刻出卖祖国、助敌为虐的奸佞之徒。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担忧之情。

首句点出杨万里是一位忠烈之士。他虽然只是一个太史令,却能以死相报,表现出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忠诚爱国之心。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他殉国的壮举。杨万里不仅自己投身于战斗,还鼓励他人加入抗金行列,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敬佩。

第三句则揭示了当时南宋朝廷军队的弱点所在。尽管有杨万里这样的人,但整个国家的力量仍然不足以对抗强大的敌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接下来四句则从不同角度对杨万里进行了评价。首先提到杨万里在战场上的表现,他的勇敢和机智让敌军闻风丧胆。同时,他也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赏和信任,最终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少保等职,这无疑是对他英勇行为的肯定和褒奖。

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赞美之上。他指出了一些人却在关键时刻背叛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成为了敌人的帮凶,这些人的行为让人痛心疾首。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这种行为无疑是极其可耻和可悲的。

最后两句则是对杨万里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他的精神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因此,人们应该铭记他的事迹和贡献,将这份精神代代相传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杨万里的描写和对其精神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切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敬仰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