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严宪府凛难攀,大谏风裁更领班。
便殿连朝求召对,敕书昨夜又封还。
朝廷纵小名犹在,方镇徒强主未孱。
底事髯公辞太戆,五千铁骑动龙颜!

霜严宪府凛难攀,大谏风裁更领班。便殿连朝求召对,敕书昨夜又封还。

朝廷纵小名犹在,方镇徒强主未孱。

底事髯公辞太戆,五千铁骑动龙颜!

诗句解析与赏析

霜严宪府凛难攀

这句诗通过描述霜严和宪府的严寒景象来比喻严峻的政治环境和艰难的仕途。”霜严”象征着严酷的现实和严峻的政治氛围,而“宪府”则指代政府机构,暗示了诗人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充满了挑战。“凛”表达了一种难以攀登的困难感。

大谏风裁更领班

此句描绘了一位直言进谏的大官,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大谏”指的是敢于直言不讳的官员,“风裁”即风范或品格,而“领班”则意味着处于领导地位。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担当的官员的赞扬。

便殿连朝求召对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频繁地请求与皇帝面对面交流的场景。”便殿”通常是指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而“连朝”则表明这种请求是连续不断的。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政治改革和政治参与的热情。

敕书昨夜又封还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一些政策文件的处理过程感到不满。”敕书”是国家的正式文书,而“昨夜”指的是最近的时间,“封还”意味着这些公文被退回或否决。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某些决策的质疑或反对。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这首诗收录于《端州杂诗又十一首》,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钱澄之。他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诗人,尤其以擅长经学和《诗》学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其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综合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霜严宪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当前政治环境的严峻感受;通过强调大谏风裁的领班角色,诗人赞扬了那些敢于直言的官员;通过描述便殿连朝求召对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政治参与的渴望;最后,通过提及敕书的封还,反映了他对某些决策的批评态度。整首诗充满了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