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再出辅吾君,捧诏趋朝亦太勤。
老子未惭「长乐」号,大夫难悔美新文!
露章谏议先时去,抗疏班行迥不闻。
风节最称金给事,依违也畏李将军。

诗句释义

1 “相公再出辅吾君”:指的是某位宰相再次被朝廷任命为首相,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宰相再次出任的期待和赞美。

  1. “捧诏趋朝亦太勤”:描述的是该宰相为了辅助君王而频繁前往朝廷,这可能意味着该宰相工作过于劳累或过于频繁,但此处更侧重于表达其忠诚和勤勉。
  2. “老子未惭「长乐」号”:这里的“老子”可能指代诗人自身,暗示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感到自满或满足。“长乐”通常与皇宫中的享乐之地联系在一起,这里可能用来比喻诗人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生活态度。
  3. “大夫难悔美新文”:这里的“大夫”可能指的是一位官员或学者,而“新文”可能指的是新的政策或思想。诗人可能认为这样的新思想或政策难以被放弃或后悔。
  4. “露章谏议先时去”:这里的“露章谏议”可能指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提出批评意见的官员。“先时去”表示这些官员已经离开。
  5. “抗疏班行迥不闻”:这里的“抗疏”可能指的是上奏直言的文书,“班行”通常指的是官职等级。“抗疏班行”可能指的是在官场中直言不讳的官员。“迥不闻”表示这些直言不讳的官员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
  6. “风节最称金给事”:这里的“风节”可能指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和节操。“金给事”可能指的是一个有名望或地位较高的人。诗人可能在这里赞扬这位给事者的高尚品质。
  7. “依违也畏李将军”:这里的“依违”可能指的是犹豫不决或模棱两可的态度。“李将军”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如李广。诗人可能在这里用李广来比喻这位给事者,表示他虽然有勇气但却有所顾忌。

译文

  1. 宰相再次出山辅佐君主,捧着诏书急忙前往朝廷,这种勤勉令人钦佩。
  2. 我(或许是指诗人自己)并不因为担任了”长乐”这个称号而有丝毫自满,反而更加努力。
  3. 那位被称为”大夫”的人很难后悔推行了新的政策。
  4. 那些在事情发生前就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如”露章谏议”)已经离开了。
  5. 直言不讳的官员们(如”抗疏班行”)的意见并未被采纳。
  6. 有最高声望或地位的官员(如”金给事”)的品行和节操令人尊敬。
  7. 犹豫不决或有所顾忌的人(如”李将军”)可能会害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示了诗人对不同角色和行为的观察与思考。诗中涉及了政治、道德和个人品质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的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