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即事有篇章,况是褰帷乍得凉!
万骑迎风辞洒濯,千官解带共徜徉。
诗成马上烟尘净,客到车前翰墨香。
非是见松幽意惬,老臣同尔傲冰霜!

【注释】

戊子: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谢公:谢灵运。褰帷:拉开帷帘,即开筵设宴。凉:清风。万骑:万乘之国。千官:众官员。洒濯:沐浴。徜徉:闲逛。翰墨香:指笔迹、文章的香气。见松幽意惬:看到松树就心情舒畅。傲冰霜:不畏严寒。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一诗“池塘生春草”一句的赞赏。王安石认为,谢灵运写景的诗句,“见松幽意惬”最为精妙。所谓“见松幽”,就是见到松树就感到心旷神怡;“幽意惬”,就是内心畅快愉悦,没有拘束。王安石说:“非是见松幽意惬,老臣同尔傲寒霜。”这是说,他虽年事已高,但看到眼前这棵松树,仍觉得精神振奋,豪情满怀,就像年轻人一样,不惧严寒霜冻。

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如下: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是描写山水景色之作,写得清新俊逸。

第一句“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的是傍晚时分在山中居住的情景。这里用一“空”字,将整个山间的寂静境界点了出来。

第二句是写所见景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诗人所见的夜景。明月透过松林的空隙投下斑驳的光影,清冽的泉水在石头上面淙淙流淌。“明月”“清泉”都是自然物,但诗人却能从这些自然物中看到美,从中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第三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听到的声响。“竹喧”、“莲动”都写出了水边的声响。浣女归来,竹林喧响;莲花摇动,渔舟划动。这两句都是动景,但却很和谐,很有情趣。

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说任凭春天的花开花落吧,你王孙公子还是可以留下。这两句是说诗人自己,也是说自己的朋友苏轼、苏辙兄弟三人。苏轼兄弟三人曾先后三次来到黄州,住了一年多,与王安石相过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当苏轼离开黄州时,王安石写下了这首《和留守相公韵·其二》。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之后。此时,王安石虽已年老,但精神仍然旺盛,对于自然界的一切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