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西风客到迟,荒村才过乱离时。
几家蓬径初除草,是处柴门新补篱。
杨柳条抽烧后树,芙蓉花发折残枝。
琅琅石户经声远,破案焚香诵「楚辞」!
【注释】
木落西风:深秋季节。客:作者自指,以客自称。迟:晚。荒村才过乱离时:经过战乱的村子刚度过混乱时期。蓬径:蓬草编成的小路。柴门:用树枝、茅草搭建的门。抽:抽出。条:茎干。烧后树:指烧掉树木上的枝叶。折残枝:折断树枝。琅琅:形容钟声清亮。石户经声远:石户(寺名)里传出的经书的声音很远。破案焚香诵「楚辞」:在破桌上点香,诵读《楚辞》中的诗篇。
【译文】
秋风吹来,我到了这座荒废的村庄,这里刚刚度过了战乱的时期。几户人家刚刚除完草,到处是用树枝和草皮修补的大门。杨柳枝条抽出来后,被烧焦的树上又冒出嫩芽;芙蓉花开放了,折断的枝条又长出了新芽。寺庙里的钟声悠扬,从那里传来,我在这里读《楚辞》。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访广昌途中所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中描绘了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木落西风客到迟,荒村才过乱离时”两句,通过描写“木落西风”、“荒村”等景物,表现了战乱后的凄凉与萧条,同时透露了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几家蓬径初除草,是处柴门新补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后荒凉、破败的景象。“蓬径”指用蓬草编成的小路,“柴门”是用树枝、草皮之类的东西搭建起来的小门,都表现出一种贫穷、破败的气息。“杨柳条抽烧后树,芙蓉花发折残枝。”杨柳枝条抽出来后,被烧焦的树上又冒出嫩芽;芙蓉花开放了,折断的枝条又长出了新芽。这两句诗描绘了战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琅琅石户经声远,破案焚香诵『楚辞』”两句,通过描写寺庙里的钟声悠扬、僧侣们在破桌前点香诵读《楚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的场景、人物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这种情感贯穿于全诗,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