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粤东破,坚城岂望援!
捷书方狎至,残骑欲宵奔。
振旅全浮海,空营始献门。
西关输款将,遗恨范承恩。

以下是对《过羊城纪事》逐句的解读:

  1. 不信粤东破
  • 诗句表达了对粤东被攻破的不相信。
  • “粤东”指的是广东东部地区,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或不易受到攻击的区域。
  • 通过“不信”二字,诗人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抗敌决心。
  • 这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即将来临的战事的忧虑和担忧。
  1. 坚城岂望援
  • 这里的“坚城”象征着坚固的防守,而“援”则意味着救援。
  • 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即使面对坚固的城池,也不应该指望救援。
  • 这反映了诗人对战局的悲观态度和对敌人的强烈不信任。
  • 这种情感在古代战争中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士兵们对于战争的无奈和恐惧。
  1. 捷书方狎至
  • “狎至”意为轻易到达,这里指的是战报的快速传递。
  • 这句诗描述了战报的迅速传播,使得敌人的消息变得容易获取。
  • 这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当时信息传递的困难和不稳定。
  • 这样的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争形势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1. 残骑欲宵奔
  • “残骑”指的是残余的骑兵部队,而“宵奔”则表示连夜逃跑。
  • 这句话描绘了敌军在败退时的慌乱和恐慌。
  • 通过这种描述,诗人传达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以及士兵在战斗中的英勇与牺牲。
  • 这种描写也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性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氛围和士兵们的痛苦。
  1. 振旅全浮海
  • “振旅”指的是整顿军队,准备出征;“浮海”则表示渡过海去。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英勇无畏的态度,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勇往直前。
  • 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 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许多英雄人物都曾展现出类似的气概。
  1. 空营始献门
  • “空营”指的是空无一人的营帐,“献门”则是向敌军投降或归顺的象征。
  • 这句诗揭示了战争双方力量悬殊的现实,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
  • 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也使得读者更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通过这种对比和反差,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面,让读者对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反思。
  1. 西关输款将
  • “西关”通常是指广州西面的关口,是当时的边防要地之一。
  • “输款将”则是指向敌人提供物资或金钱以示屈服。
  • 这句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情况。
  •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的深深感慨和痛心。
  • 同时,这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状况,即人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和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1. 遗恨范承恩
  • “范承恩”可能是当时一位官员的名字,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
  • “遗恨”则表示遗憾和悔恨之情。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战争失败的遗憾和不满情绪。
  • 通过这样的情感表达,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反省。
  • 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的深深痛惜。

钱澄之的《过羊城纪事》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对战争的严肃审视,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战争与文化,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