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壑琳宫壮,土人祠伏波。
澄潭舣舟楫,虚阁会笙歌。
铜柱铭犹灿,云台画孰多?
来游诸将帅,此志勿蹉跎!

【注释】

(1)庚寅: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2)琳宫:美玉砌成的宫室。

(3)伏波将军:汉代著名将领李广利,曾随贰师将军出征大宛,得胜归来时被赐姓金日氏,封为“伏波将军”。此指李广利。

(4)澄潭:清澈的潭水。舣(yǐ)舟楫:把船只停泊在岸边,此处指游赏游览。虚阁:空廓的阁楼。笙歌:音乐。

(5)铜柱铭:刻有誓死不屈、宁死不臣的誓言和赞颂君王功德的文辞的金属柱。

(6)云台:指《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汉王(刘邦)击破项籍,定天下,立为皇帝,乃作歌诗”的“云台二十八将”,即《史记》中记载的二十八位功臣名将,其画像陈列在云台上。

(7)来游诸将帅:指前来游历观赏的将领们。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桂林山水风光的诗。诗人以桂林为背景,通过写景,表现了桂林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和豪情壮志。

开头两句写山间洞壑的宏伟壮丽。首句写洞壑,用“琳宫”二字形容山间洞壑之雄伟瑰丽;次句写土人祭祀伏波将军,表明此地是伏波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三、四两句写游赏的情景。诗人登上高崖,眺望远处的江水清流。他看到江边停泊着许多船只,船上的人们正在尽情游玩欣赏,欢声笑语不绝。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觉得这景色真是美妙动人,于是他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虚阁会笙歌。”意思是说,在这空阔的楼阁里,人们正在奏乐歌舞,欢庆佳节,一派升平景象。这里既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秀丽迷人,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六两句写铜柱铭文和云台画。铜柱上镌刻着誓死不屈、宁战而死的誓言和赞颂君王功德的文辞,字迹依然清晰可辩。而云台中则陈列着《史记》中记载的那些二十八位功臣名将的画像,他们的丰采英姿历历在目,令人肃然起敬。这些文物古迹,使桂林的山水更加富于诗意。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铜柱”、“云台”自比,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决心。他要效法古代的英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这两句既是对前二句的具体化,也是全诗的总纲。

这首诗以桂林山水为背景,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桂林的美景与风情,表现出诗人豪迈乐观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