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灵异此山川,远海高丘一望前。
煦煦阳和随意领,玄玄太极妙心传。
松阴三尺焚香石,花底千寻滴露泉。
何处道人来倚杖,海天亭畔和瑶篇。
奉和泉翁邵尚书点易台二首 其二
【注释】:
古今灵异此山川,远海高丘一望前;
煦煦阳和随意领,玄玄太极妙心传。
松阴三尺焚香石,花底千寻滴露泉。
何处道人来倚杖,海天亭畔和瑶篇。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奉和泉翁邵尚书点易台二首。其中“古今灵异此山川,远海高丘一望前”一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煦煦阳和随意领,玄玄太极妙心传。”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以及对自然之道的领悟。这里的“玄玄太极”,指的是道家哲学中的宇宙万物运行之原理,即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而成,而阴阳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这种理解不仅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精髓,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
“松阴三尺焚香石,花底千寻滴露泉。”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色。在这里,松树的影子投在石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影子,就像一条通往仙境的道路,引领着人们走向更高的境界。而在花朵下面,泉水流淌不息,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些诗句都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好与和谐,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何处道人来倚杖,海天亭畔和瑶篇。”这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道教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这里,道人手持拐杖,站在海天亭畔,与作者共同欣赏着美丽的山水景色。这种交流与共鸣,不仅体现了作者与道人之间的友谊,也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道教文化的敬仰之情,认为它是一种值得传承与发扬的文化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之美以及道教文化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诗歌艺术风貌与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与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