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汉殿含香客,此日谯城种药翁。
已分长休辞宦达,只愁多病迫途穷。
发因青烛仍回绿,眼为黄精一驻红。
少缓营魂游岱岳,定攀仙驾访崆峒。

昔年汉殿含香客,此日谯城种药翁。

已分长休辞宦达,只愁多病迫途穷。

发因青烛仍回绿,眼为黄精一驻红。

少缓营魂游岱岳,定攀仙驾访崆峒。

赏析:

《小圃杂莳药草偶成四律》是明代诗人薛蕙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在亳州小圃中种植药材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通过对药草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首句“昔年汉殿含香客”,回顾了诗人在汉朝宫廷中的生活经历,那时他是被皇帝宠爱的香客。而“此日谯城种药翁”则转折到现代,诗人已经成为了谯城的一名种药人。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从过去到现在身份的巨大转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转变。

诗中提到“已分长休辞宦达”,意味着诗人已经决定放下官职,专心从事药草种植。然而,“只愁多病迫途穷”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会阻碍他的事业。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

接下来的句子“发因青烛仍回绿,眼为黄精一驻红”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种药过程中的感受。青烛(即青灯)象征着夜晚的工作,而黄精则是中药材,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诗人通过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生长状态,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坚韧。这种感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也表达了他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最后两句“少缓营魂游岱岳,定攀仙驾访崆峒”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更高理想的追求。这里的“岱岳”和“崆峒”分别指代泰山和崆峒山,都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名山。诗人希望通过游览这些名山,寻求精神上的升华和寄托,这也是他对于人生意义的一种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种药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道德和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