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手薰香折好春,罗巾净拭宝瓶尘。
一华聊复添僧供,半偈还同赞法轮。
宿世曾为童子戏,他生应作比丘身。
若教灵运真成佛,会现优昙证本因。
【注释】
①供佛:指供奉佛像。②折好春:折花以供佛。③宝瓶尘:指佛教法器中的香水瓶。④半偈:即“半偈文”,即一半偈语,一半文字。⑤童子戏:指儿童游戏。⑥比丘身:指出家人的身体。⑦灵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笔名。⑧优昙:古印度传说中吉祥物。⑨本因:指事物的根本原因。⑩真成佛:指成为真正的佛陀。
【赏析】
此为送别诗。前四句写送牡丹时的情景,后四句写自己与牡丹的缘分以及希望它将来能结出果实、结出果实能成佛的愿望。
首联:“盥手薰香折好春,罗巾净拭宝瓶尘。”“盥手”是洗手,“薰香”、“折花”都是佛教仪式,“罗巾”是手帕。“折”“拭”都是打扫的意思。“宝瓶尘”就是“香水瓶”。这句说:洗手薰香以后,把折好的花儿插到瓶子里。这是在送牡丹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罗巾”是手帕。“净拭”是擦拭的意思。这句说:用洁净的手帕擦拭着香水瓶里的尘土,然后把它插到花篮里。这是在送牡丹之后所做的准备工作。这里写的是作者在送走牡丹以后,对这件物品所进行的一次打扫和整理,也是作者对自己这次行动的回忆和记录。
颔联:“一华聊复添僧供,半偈还同赞法轮。”这里的“华”,是花朵。“偈”,是梵文书名,佛教用语,意思是偈语,也就是佛教经文中的文字。这两句是写作者给寺院供花和供偈。“添僧供”是对寺院僧人的供养;“赞法轮”是指诵读佛教经典来宣扬佛法,使佛法普及于天下。
颈联:“宿世曾为童子戏,他生应作比丘身。”“宿世”是前世或过去世,“童子戏”是指儿时的玩耍。“比丘身”是佛教用语,指出家修行的人。这两句是说自己从儿时起就喜欢玩弄花草,长大以后也常常玩这些植物,所以这些花草都成了我的伙伴。如果让我转世为人,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和尚,做一个修道人,过着清苦的生活。
尾联:“若教灵运真成佛,会现优昙证本因。”“若教”是假使;“灵运”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笔名。“优昙”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的吉祥物,据说有五种颜色,其中一种就是黄色,黄色就是优昙的颜色。“本因”是指根本原因、本来面目。这两句是说:如果我像谢灵运一样能够真的成佛的话,我一定会出现一个吉祥物——优昙来证明我成佛的根本原因。
整首诗写送牡丹时的情景和作者与牡丹之间的缘分,表达了作者对佛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