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相对一川平,嘉树依依接凤城。
密绕溪村云未敛,半遮山寺雨初晴。
归鸦向夕穿新绿,娇鸟啼春护落英。
试向高原凝望处,只疑韦偃画初成。
【诗句】
- 蓟门烟树:指蓟门附近的景色,包括山、树、雾等。
- 石门相对一川平:石门相对,指的是两座山峰或石崖相对立,一川平,即一片平原。
- 嘉树依依接凤城:嘉树,美丽的树木;依依,形容树木的枝叶繁茂,随风轻摇;凤城,凤凰之城,这里代指北京。
- 密绕溪村云未敛:溪村,小溪边的村庄;密绕,形容云雾缭绕;未敛,尚未散去。
- 半遮山寺雨初晴:半遮,形容云雾遮住了部分山寺;初晴,刚放晴。
- 归鸦向夕穿新绿:归鸦,傍晚归来的乌鸦;向夕,傍晚;穿新绿,穿过刚刚萌发的新绿。
- 娇鸟啼春护落英:娇鸟,美丽的鸟儿;啼春,春天啼鸣;护落英,保护落下的花瓣。
- 试向高原凝望处:试,试着;向高原凝视,形容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
- 只疑韦偃画初成:韦偃,唐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初成,刚刚开始完成。
【译文】
蓟门外,两座山峰耸立,一条大河横亘其中,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宛如绿色的屏障。溪边的小村落被层层的云雾环绕,仿佛仙境一般。傍晚时分,一只归巢的乌鸦掠过刚刚长出嫩叶的树枝,而一群美丽的鸟儿在春雨初霁后欢快地歌唱着,守护着落花。我独自站在高高的山顶,凝视着远方的风景。这景色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画一样美丽,让我不禁怀疑这是画家韦偃的作品。
【注释】
- 蓟门烟树:蓟门,指北京附近的蓟门关。烟树,指山间的树林和远处的烟雾交织在一起。
- 石门相对一川平:石门,可能是指两座石质的山峰或者石崖;相对,相对立;一川平,形容河流宽阔平坦。
- 嘉树依依接凤城:嘉树,美丽的树木;依依,形容树木的枝叶繁茂,随风轻摇;凤城,凤凰之城,这里代指北京。
- 密绕溪村云未敛:密绕,形容云雾缭绕;溪村,小溪边的村庄;云未敛,表示云雾还未散去。
- 半遮山寺雨初晴:半遮,形容云雾遮住了部分山寺;初晴,刚放晴。
- 归鸦向夕穿新绿:归鸦,傍晚归来的乌鸦;向夕,傍晚;穿新绿,经过刚刚萌发的新绿。
- 娇鸟啼春护落英:娇鸟,美丽的鸟儿;啼春,春天啼鸣;护落英,保护落下的花瓣。
- 试向高原凝望处:试,试着;向高原凝视,形容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
- 只疑韦偃画初成:韦偃,唐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初成,刚刚开始完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蓟门关外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首句“蓟门烟树”点明了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石门相对、一川平的景象,以及嘉树依依、凤城相接的画面。这些描述充满了生动的细节,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之中。
诗人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密绕溪村云未敛”与“半遮山寺雨初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描绘了云雾缭绕、遮蔽视线的美景,而后者则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这种对比使得诗中的景物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引人入胜。
诗人还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归鸦向夕穿新绿”和“娇鸟啼春护落英”这两联都以鸟类的活动作为象征。归鸦穿行在新绿之中,娇鸟守护着花瓣,这些都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和谐。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通过“试向高原凝望处”这一结尾,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这里的“高原”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某个高地或者是某个遥远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用“凝望处”来形容自己所处的位置,既表达了他对远方的向往,也暗示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歌语言的精炼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