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来辞交州,忽复至坡垒。
咫尺见南关,春色不类始。
香风老松花,繁阴变桃李。
不问旧路迷,所嗟岁月驶。
归鸿虽北徂,万里方自此。
依依南枝鸟,为尔怜毛羽。
回次坡垒示伴送陪臣
辞别交州,忽然来到山坡垒。
咫尺距离见南关,春色与当初不同。
老松散发飘香花,桃李繁阴变样貌。
不问道路是否迷,只感叹时光飞逝。
归鸿虽往北而去,万里征程从这里开始。
依依不舍南枝鸟,为你怜惜羽毛。
注释:朅来:忽然;抵、到。辞:告别。抵州:到达州城。回次:回到州城。坡垒:山名,在今广西桂林附近。
香风:指春风。老松花:指松树上的花朵。繁阴:指茂密的树荫。桃李:指桃花和李花。不类始:与当初不同。始:当初,过去。
嗟叹:叹息,感慨。
归鸿:指大雁。北徂:向北飞去。徂:到。方:才。自此:从这个开始。方:才,便。
依依:依恋的样子。南枝:南边生长枝条的树木。比喻诗人自己。怜:怜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五言律诗。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汉族,唐朝大臣、诗人,祖籍渤海郡(今河北景县),唐朝著名清官。他的诗歌以含思婉转为特色,多感伤情调;以清新淡雅著称;作品有《感遇诗》三十首。此诗为作者被贬岭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首句“朅来辞交州”,表明了诗人离开交州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留恋。接着,诗人描绘了回到故乡后的景象:“咫尺见南关,春色不类始。”诗人站在家乡的土地上,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感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老松散发飘香花,桃李繁阴变样貌。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里,老松树枝上绽放着花朵,而周围的桃李则繁盛地生长着,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然而,诗人却无法掩饰自己的失落和感慨,他感叹道:“不问旧路迷,所嗟岁月驶。”这里,诗人用“所嗟”一词表达了对自己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遗憾。
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归鸿、南枝鸟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归鸿虽北徂,万里方自此。”虽然大雁已经飞往北方,但诗人却从这片土地开始了新的旅程。这里的“万里方自此”既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