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迥尘域,参差开石林。
丹梯袭晓光,碧嶂含夕阴。
昔自郁林来,置此闲幽襟。
缅彼巨灵迹,宛在梧江浔。
夫子肯堂构,诛茅面云岑。
栖岩意已远,陟岵思逾深。
抠衣缘磴道,拭目见嵚崟。
兹言怀仰止,谁谓惬登临。
【注释】
名园迥尘域:名胜的园林远离尘世。参差开石林:参差不齐的石头形成树林。
丹梯袭晓光:红色的台阶上,朝阳映照着晨光的辉映。碧嶂含夕阴:绿色的山岭中,夕阳余晖洒在山脊之上。
昔自郁林来:从前从郁林这个地方来到这里。置此闲幽襟:把这里当作自己悠闲舒适的心情之所。
缅彼巨灵迹:远望那巨大的灵迹所指之处。宛在梧江浔:好像就在梧江浔水旁边。
夫子肯堂构:您难道愿意在这里修建房屋吗?诛茅面云岑:亲自动手筑屋面向高峻的山崖。
栖岩意已远:栖息在岩石上,心志已经超脱尘世。陟岵思逾深:越过山冈思念之情更加深厚。
抠衣缘磴道:穿着衣服沿着山路攀援而上。嵚崟:形容山势高峻。兹言怀仰止:这几句话是表达对先贤仰慕之情。谁谓惬登临:谁说登高远游能真正满足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石林寺之作。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四句写石林寺环境清奇,后八句写诗人游览寺院的感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调高雅,风格清新淡雅,不事雕琢,自然天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有如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令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首联“名园迥尘域,参差开石林。”点出石林之名,并交待了它的自然环境。名山胜地,多与尘俗隔绝,这里是名园而远离尘世,参差错落的山石形成了一片石林,给人一种清旷、幽静之感。
颔联“丹梯袭晓光,碧嶂含夕阴。”进一步写景。晨曦中的红梯和夕阳下的青嶂相互映衬,景色迷人。
颈联“昔自郁林来,置此闲幽襟。”“闲幽襟”即闲适、幽雅的胸怀,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心境,仿佛是从远方而来的郁林人,被这里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将此地作为自己的隐居之所。
“缅彼巨灵迹,宛在梧江浔。”写诗人仰望山峰,想象那巨大的身影就在梧江浔边,仿佛可以看见。“夫子肯堂构,诛茅面云岑。”诗人又想到,您难道愿意在这里建筑房屋吗?诗人以问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希望有人能够继承他的志向,继续在这里修道的愿望。
尾联“栖岩意已远,陟岵思逾深。”写诗人已经把心思放在山上了。“抠衣缘磴道,拭目见嵚崟。”诗人沿着山路攀登,一边走一边擦拭眼睛,想看清山顶的情况。“兹言怀仰止,谁谓惬登临!”最后,诗人用这句话总结了前面的诗句。
这首诗虽然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石林寺的环境和自己的感受,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源于对先贤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