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十万入招提,花木阴阴可杖藜。
三径风烟人世外,五陵秋色帝城西。
青山欲共深公买,翠竹多逢阮籍迷。
一卧云房心便息,更从何处觅丹梯。

同杨祠部懋功游摩诃庵红尘十万入招提,花木阴阴可杖藜。

三径风烟人世外,五陵秋色帝城西。

青山欲共深公买,翠竹多逢阮籍迷。

一卧云房心便息,更从何处觅丹梯。

注释:

  1. 红尘万丈如同进入寺庙的门槛,繁花树木掩映在深深的花影下,可以拄着藜杖行走。
  2. 三条小路在山间延伸开去,仿佛是人间之外的世界;五陵(长安附近五个陵墓)的秋天景色,显得如此凄美。
  3. 青山似乎要和深公购买,翠竹常常让人想起阮籍迷离的神态。
  4. 在云房里一躺就能心静如水,再也找不到通往成仙的道路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杨祠部懋功一同游览摩诃庵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红尘十万入招提,花木阴阴可杖藜。”诗人用“红尘”一词形容繁华的世界,而“招提”则指寺庙。诗人描绘出一幅繁华世界被深深吸引,以至于无法自拔的画面,同时“花木阴阴可杖藜”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这里的“杖藜”,是一种古代的一种手杖,常用于步行,这里用以形象地描绘诗人漫步于花木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

颔联“三径风烟人世外,五陵秋色帝城西。”进一步描绘出了远离尘嚣、遗世独立的意境。“三径”指的是庭院小路,暗示诗人身处一个幽静的居所;“风烟人世外”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脱离世俗纷扰的愿望。“五陵”是指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而“秋色帝城西”则描绘出一幅秋日里帝王宫阙的景色,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颈联“青山欲共深公买,翠竹多逢阮籍迷。”则转入了一个富有禅意的场景。“深公”可能指的是禅宗高僧深公和尚,他常常喜欢购买山林之中的青山绿水,以此来修行。“翠竹多逢阮籍迷”,则是说竹林中常常出现阮籍那样沉醉其中、难以自拔的情形。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尾联“一卧云房心便息,更从何处觅丹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云房”可能是指仙人居住之所,在这里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心便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再需要寻找什么成仙的道路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