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度过羚羊,不听猿啼也断肠。
峡水无波舟楫稳,片帆明月度潇湘。

【译文】

十年来三次经过羚羊峡,不闻猿啼也伤心断肠。

峡水平静舟楫稳行,片帆明月下潇湘。

【注释】

度:通过

羚羊峡(yínɡyánɡhái):地名,在湖南洞庭湖西。

猿啼:指猿猴的叫声。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心肠都碎了。

潇湘:指湖南,因湖南境内有潇水和湘水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九年(814)第二次出塞作诗时的作品,当时诗人在长安任职。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情寓景中,意境清旷而悲壮。

首句“十年三度过羚羊”,言诗人自入京为校书郎以来,已有十年了。诗人多次经过羚羊峡(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北),却始终未曾听到过猿啼声。这两句诗,一方面说明诗人的足迹踏遍了羚羊峡的山山水水,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第二句“不听猿啼也断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他虽然多次经过羚羊峡,但是仍然无法听到猿啼声,内心感到无比的寂寞与痛苦,甚至到了“断肠”的地步。

第三句“峡水无波舟楫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由于峡水平静,舟楫行驶十分平稳,诗人可以安安心心地欣赏沿途的风景。这里的“无波”并非真的没有波浪,而是形容峡水平静得如镜面一般,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稳”字来形容舟楫行驶的状态,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尾联“片帆明月度潇湘”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乘坐着一片小帆,在明亮的月光下渡过潇湘两岸。这里的“潇湘”并非指真实的河流名称,而是指湖南省境内的两处风景名胜。诗人用“片帆”来形容自己的小船,显得格外小巧而轻盈;而“明月”则增添了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得整个画面富有诗意和想象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