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窟里无穷景,老我从游学少年。
但信玉骢穿翠径,谁惊白鹭入苍烟。
暖风欲飐簪花帽,春水初高载酒船。
笑指涌金门外路,几时罗袂再重连。
【注释】
笙歌窟:指游赏之地。玉骢,良马。翠径,青草覆盖的小径。白鹭,水鸟。簪花帽,戴在头上的帽子上插有鲜花。春水初高载酒船,春天的河水刚刚涨起来,可以载着美酒的小船泛游。涌金门,杭州城东城门名。罗袂,丝织的衣裙。
【赏析】
这首词写春日湖上之乐,全篇用典贴切,意境清新。
“笙歌窟里无穷景”一句写笙歌之声和景色之美。“笙歌窟”是一处游赏胜地,诗人游赏其间,见笙歌之声不绝于耳,而景色则如画如诗,美不胜收,真是“无穷景”。这里,作者运用了“声色俱佳”的写法来表现春日湖上的迷人风光。
“老我从游学少年”,两句以自比之词人的口吻,抒发了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感慨。此句中“老我”与前文“笙歌窟里”的“我”相呼应;“从游”、“学少年”则表明词人曾年轻时期就立志要有所作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志愿,因而感到十分遗憾。
“但信玉骢穿翠径,谁惊白鹭入苍烟?”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词人在湖上游赏时的所见所感。“但信”二字,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玉骢”代指良马,“穿翠径”,指骑马在青翠小路上驰骋,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而在这美丽的画面中,又有“谁惊”之句,似乎有不如意之事发生。“白鹭入苍烟”一句,将白鹭飞入苍茫烟雾之中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既写出了白鹭飞翔的姿态,又表现出一种空阔渺远的意境。
“暖风欲飐簪花帽,春水初高载酒船。”两句紧承上文,继续描写词人在湖上游赏时的景象。“暖风欲飐”四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风拂面、温暖舒适的感觉;“簪花帽”三字则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美好时光。“春水初高载酒船”一句,则是说春水涨起,正好可以乘船出游。这里的“春水”既是实景,也是虚景,既点明了时间是在春季,又暗示了作者此时心情舒畅、意气风发。
“笑指涌金门外路,几时罗袂再重连?”最后两句则转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笑指”二字,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涌金门外路”指的是杭州城的西南方,那里是当年诗人曾经游玩过的地方。“几时罗袂再重连”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这里的“罗袂”一词,既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它既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服饰,也可以理解为他的情感状态。总之,这句话既表达了词人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译文】
笙歌声声不断,游赏胜地美景无限,我也曾跟随众人一起游玩过少年时代。
只相信自己骑着好马穿过青葱小路,谁会惊讶白鹭飞入浓密的云烟?
温暖的春风想要吹动头上簪花的帽子,春天的河水刚刚漫上来可以载着美酒的小船荡漾。
笑着指着杭州城南门的路上,什么时候再能见到你那飘逸的罗衣重新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