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上东南望,但见乾坤一气浮。
万里波涛吞日月,十洲烟雨变春秋。
应疑水外无他地,恍是山中有别楼。
缥缈仙城定何处,乘槎直欲问牵牛。
诗句输出:
蓬莱阁上东南望,但见乾坤一气浮。
万里波涛吞日月,十洲烟雨变春秋。
翻译:
站在蓬莱阁上向东南方眺望,只见天地间充满了和谐统一的力量(乾坤一气浮)。
在遥远的海上,无边的波浪吞没了太阳和月亮(万里波涛吞日月),而在远方的小岛上,云雾和细雨仿佛在变换着春夏秋冬的季节。
注释:
- 蓬莱阁: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位于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 乾坤一气浮:指天地间充满了和谐统一的力量,形容大自然的宏伟与神奇。
- 万里波涛吞日月:形容大海的浩瀚无边,波涛汹涌,仿佛可以吞噬整个日月星辰。
- 十洲烟雨变春秋:指小岛上云雾缭绕,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四季如春,景色各异。
- 水外无他地:比喻海天一色,无边无际,没有其他陆地的存在。
- 山中有别楼:暗示蓬莱阁内隐藏着一座别致的小楼,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 缥缈仙城定何处:形容蓬莱阁高耸入云,宛如仙境一般,让人难以捉摸其具体位置。
- 乘槎直欲问牵牛:传说中,有一只神木筏子(槎)载着一位名叫“牵牛”的仙人在天河中航行,诗人想要询问他的去向。
- 宁塞山行即事 [宋]韦骧 行尽东州到此州,登临更尽北山头。孤城突兀连沧海,三岛参差耸暮秋。广座下疑鳌负石,危檐远学蜃为楼。蓬莱方丈虽冥邈,高阁今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情景,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建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赏析:
《同方少参采山登蓬莱阁望海》是明代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蓬莱阁后,俯瞰大海的景象。首联“蓬莱阁上东南望,但见乾坤一气浮。”写出了蓬莱阁的高峻和辽阔,给人一种天地合一的感觉。颔联“万里波涛吞日月,十洲烟雨变春秋。”则进一步描绘了大海的壮观景象,波涛汹涌、日月交辉,而远方小岛上的烟雨又如同变幻无常的春天一般。颈联“应疑水外无他地,恍是山中有别楼。”更是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人联想到蓬莱阁中或许隐藏着一座别致的小楼。尾联“缥缈仙城定何处,乘槎直欲问牵牛。”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神秘的仙境,让人不禁产生遐想。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