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亭午泊溪沙,杖策重寻羽士家。
池涸已荒书带草,庭幽还见木犀花。
松坛乞雨归应晚,竹屋留诗兴独赊。
虚阁疏栏宜晚眺,溪光十里映晴霞。
【注释】
访玉清观道士祈雨不遇用前韵:到玉清观去访问道士,祈求天降甘霖。不遇:没有遇到。前韵:即“前词”,指前面的词。方舟亭午泊溪沙:船停泊在溪沙上,正午时分。舟:小船。方舟:古代称小船为方舟。亭午:正午。
杖策重寻羽士家:拄着手杖,重访一位隐士的家。重:又。寻:拜访。羽士:道士。
池涸已荒书带草:池塘干枯了,长满了带状的草。已:已经。荒:荒废。书带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庭幽还见木犀花:庭院幽静,还能看见桂花(木犀)开放。庭幽:庭院幽静。
松坛乞雨归应晚:在松树环绕的地方祈求下雨,但回家的时间很晚。松坛:松树下的祭祀坛。
竹屋留诗兴独赊:在竹林里建了一个屋子,留下许多诗篇,兴致很高。留:留下。竹屋:竹子盖的屋子。
虚阁疏栏宜晚眺:虚敞的阁楼,疏朗的栏杆,适合傍晚登高远望。虚阁:空荡荡的阁楼。疏栏:稀疏的栏杆。
溪光十里映晴霞:清澈的溪流反射出夕阳的光芒,与美丽的云霞交相辉映。溪光:溪水泛出的光。十里:形容溪水流淌很长一段路。
赏析:
此篇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到玉清观去访问道士,希望能求得一场及时雨,但道士并不在家,于是诗人便拄着手杖,重访那位隐士的家。在隐者的居所中,只见满地的书带草,不见一个人影,诗人感叹自己来早了。他走到庭院里,又发现了盛开的桂花,心情更加愉悦。然后他又登上松树环绕下的祭祀坛,继续向隐者祈祷,可是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诗人在竹林中建了一座小屋,留下了许多诗歌,心情十分舒畅。傍晚时,诗人站在空阔的阁楼上眺望远方的景象,只见溪流中的光和远处云霞交相辉映。